沈溪英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E和抗c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 1998年
- 抗E和抗c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济南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山东济南250031)沈溪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金丽1.病例简介:患者王某,男性,48岁,汉族。因肝癌入院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输用A型全血和红细胞悬液1200ml,配血前抗体筛选阴...
- 沈溪英金丽
- 关键词: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悬液抗E交叉配血血型血清学检查
- 溴甲酚绿.乙醇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被引量:1
- 1992年
- BCG(溴甲酚绿)是一种酚磺肽类pH 指示剂,利用其“蛋白误差”,已广泛用于白蛋白测定.降低BCG 试剂的pH 并加入适量甲醇可明显提高色素对球蛋白氨基酸残基的结合力,用于血清总蛋白测定.由于甲醇对视神经有毒害.因此我们对原法做如下修改:将甲醇更换成乙醇(或丙酮和异丙醇),
- 李秉述李令歧沈溪英彭立义
- 关键词:血清总蛋白乙醇法
- 两种血小板浓缩液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1996年
- 为寻找适用的血小板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对富含血小板血浆法与白膜回浆法所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进行了PLT、WBC、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部分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检测比较;并对制备血小板浓缩液时全血离心条件与血小板分离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血小板回收率为84.45±6.23%,明显高于白膜回浆法的59.91±8.95%(P<0.01);但富含血小板血浆法混入的WBC是白膜回浆法的10倍以上;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块收缩功能及血小板低渗应激反应均无显著差别(P>0.05);血气BB、HCO_3有显著差异(P<0.01),对血小板质量均无大影响。结果提示,用白膜回浆法制备的血小板浓缩液优于富含血小板血浆法。
- 沈溪英李华孙德英张彤朱学智
- 关键词:血小板浓缩液
- 自身脾片移植治疗ITP的临床研究
- 1997年
- 为保持脾切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自1990年10月,对31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患者,进行了脾切除后自身脾片移植的研究。结果:显效 24例,占 77.5%,良效 3例,占 9.7%,进步 2例,占6.5%,无效2例,占6.5%;术后1、3个月复查,仅PA IgG下降,而其它各项细胞、体液免疫指标均恢复正常,T_4/T_8、IgG、IgA、IgM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我们认为,该方法既能提高疗效,又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了单纯脾切除术的严重感染并发症,值得推广。本研究还提示 PA IgG高者该方法治疗效果为佳。
- 黄宁迟翠芳葛林阜沈溪英周兰月
- 关键词:紫癜脾切除
- 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被引量:6
- 1999年
- 临床发现,一些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在给予血小板浓缩液输注治疗后,出血倾向可好转,但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量的增加,出血倾向又复出现,甚至更加严重。为了解其中可能的原因,我们对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47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测...
- 戴建溪沈溪英葛林阜
- 关键词:血液疗法血小板血小板抗体
- 更新观念 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被引量:1
- 1999年
- 沈溪英袁著忻叶明亮刘景汉
- 关键词:成分输血新鲜血献血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被引量:3
- 1997年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沈溪英葛林阜黄宁张彤李华朱学智血小板抗体是由机体对血小板的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而产生,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议[1]。笔者...
- 沈溪英葛林阜黄宁张彤李华朱学智
-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 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与输注反应的关系被引量:6
- 1997年
-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对65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浓缩血小板输注量〈10U,输注次数2次以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仅6.6%;当输注量增大,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临床观察表明:当血小板抗体效价<2时,100%输注有效,无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TR);当效价增高时,病人发生反应增多;当效价>64时,则88.8%出现“输注无效”或发生NHTR.因此,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在输注血小板浓缩液时具有重要意义。
- 沈溪英孙德英李华朱学智葛林阜黄宁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浓缩液输注无效
- 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纤维结合蛋白测定被引量:2
- 1998年
- 对38例肝癌、29例胆石症患者及14例腹部探查术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1天、7天的血清Fn含量进行了动态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38例肝癌患者手术前血清F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石症组和腹部探查组(P<0.01)。明石症组、腹部探查组手术前Fn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患者手术结束一天内Fn含量都明显低于手术前,术后7天又均有不同程度回升,说明手术对Fn含量变化有直接影响,血清Fn含量回升是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指标。提示Fn含量检测有助于肝癌患者的筛选及病情判断。
- 沈溪英李华孙德英孙连高
- 关键词:纤维结合蛋白肝癌胆石症
- 血小板输注治疗中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
- 1997年
-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对65例多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治疗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每次输注血小板浓缩液<10u、输注2次以内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67%,输注12~40u、3~10次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33%,输注≥82U、20次以上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90.91%;在2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效价≤2者无输注无效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效价在8~32者,有77.78%的输注无效或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效价≥64者88.89%输注无效或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结果表明,输注血小板浓缩液次数越多量越大,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越高,其输注无效和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确保输注血小板治疗的质量,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 沈溪英葛林阜黄宁孙德英李华朱学智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浓缩液输注无效非溶血性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