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又佳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渗透胁迫
  • 2篇胁迫
  • 2篇轮回选择
  • 2篇霉病
  • 2篇抗赤霉病
  • 2篇基因
  • 2篇发芽
  • 2篇赤霉
  • 2篇赤霉病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基因
  • 1篇杂种
  • 1篇杂种小麦
  • 1篇杂种优势
  • 1篇试验结果
  • 1篇穗发芽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处理
  • 1篇种子萌发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沈又佳
  • 2篇俞世蓉
  • 2篇刘世家
  • 2篇吴纪民
  • 2篇陈兆夏
  • 2篇周燮
  • 2篇蒋国梁
  • 2篇吴兆苏
  • 2篇陈靠山
  • 1篇吴兆苏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dCl_3对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4
1995年
在35μmol/LNdCl3存在下,小麦种子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中发芽势均有所提高。以20%PEG作为胁迫处理,发现NdCl3在促进小麦种子萌发时,提高了α—淀粉酶和酯酶的活力,但使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NdCl3对胁迫下萌发小麦的培养介质电导率有显著降低作用。
沈又佳陈靠山周燮王军
关键词:NDCL3小麦种子处理发芽势种子渗透胁迫
小麦苗在渗透胁迫下膜特性的变化及氯化钕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1995年
小麦苗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中处理24小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在聚乙二醇浓度为20%时降至88%,以K+渗出率与相对电导率衡量的质膜透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轻微胁迫时增加,随胁迫增强又下降,膜脂肪酸配比无变化。NdCl3可减少胁迫下RWC的下降,抑制K+与电解质的渗出,但不改变膜脂肪酸的配比,并发现NdCl3在短时间内即有降低叶片电解质外渗的效应。
沈又佳陈靠山曹剑峰刘世家周燮
关键词:小麦膜透性渗透胁迫
杂种小麦抗穗发芽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二代的负向优势又强于杂交一代;以抗性材料作母本,再用抗性亲本回交,后代抗性更高;穗发芽抗性受部分显性基因控制,而很少受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核基因相同条件下,A型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对后代穗发芽抗性的影响没有差异。
沈又佳刘世家吴兆苏
关键词:小麦杂种穗发芽抗性杂种优势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l进行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1993年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Tal(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分别在土表接种和单花接种条件下,对抗源库 RC0—RC2和 RC1—RC5轮选世代群体及对照品种进行抗赤霉病性比较试验,以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
蒋国梁吴兆苏陈兆夏俞世蓉吴纪民沈又佳
关键词:轮回选择雄性不育基因抗源试验结果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l进行小麦抗赤霉病性轮回选择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利用太谷显性雄性不育基因Ta1(Ms2)经多亲本杂交、互交、再杂交,建成遗传基础宽阔的原始基础群体,进而开展小麦抗赤霉病性表型轮回选择,建拓基因库.1988/1989和1991/1992年,分别在土表接种和单花接种条件下,对抗源库RC_0-RC_2和RC_1-RC_5轮选世代群体及对照品种进行抗赤霉病性比较试验,以分析群体改良的效果.土表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可育株每穗病小穗数(率)和病粒数(率)明显减少,群体综合抗赤性得到显著提高.RC_0,RC_1和RC_2平均每穗健粒率分别为49.2%,65.5%和70.7%.经两轮选择,群体中病小穗率和病粒率低于30%的植株频率分别提高40%和36%.单花接种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通过表型轮回选择,抗赤霉病性(主要是抗扩展性)可以得到显著增强,随着基因库的不断建拓,从中选获抗病植株的机会将逐渐增大.从RC_1到RC_5群体平均病小穗数显著减少,平均每轮减少8.6%;病小穗数低于4的抗病植株频率平均每轮提高4.2%;病小穗数大于10的感病植株频率4轮降低9.2%.抗性遗传方差明显变小,遗传变异系数前4轮降低不显著.
蒋国梁吴兆苏陈兆夏俞世蓉吴纪民沈又佳夏奇梅
关键词:小麦轮回选择抗赤霉病性基因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