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梅
-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VEGF-C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判断两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C蛋白及mRNA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VEGF-C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期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及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VEGF-C蛋白及mRNA与胃癌预后均相关(均P<0.05),VEGF-C蛋白及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P<0.05,P<0.01)。结论 VEGF-C mRNA及蛋白与胃癌预后相关,且VEGF-C mRNA判断胃癌预后效果优于VEGF-C蛋白。
- 江小梅彭杰文杨志锋
-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MRNA预后
- 卡培他滨对难治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价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在蒽环和紫杉类化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与激素受体和Her2状态与疗效关系。方法 61例晚期乳腺癌病人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直到出现肿瘤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分析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CR、PR、SD和PD分别是1.7%、29.5%、39.3%和29.5%;ORR31.2%,临床获益率70.5%;平均缓解持续时间7.3个月,TTP6.0个月。ORR、临床获益率与TTP不受激素受体、Her2状态影响。大部分治疗相关性毒副反应是轻中度,可耐受。结论卡培他滨可能成为难治性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首选药物。
- 江小梅袁中玉彭杰文
- 关键词:乳腺癌卡培他滨紫杉疗效评价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221和miR-338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miR-221和miR-338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8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miR-221和miR-338表达水平。分析miR-221及miR-338在上述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高于肝脏良性病变者和健康者(P<0.05),miR-338表达水平低于肝脏良性病变者和健康者(P<0.05)。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221和miR-338表达高低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血清miR-221和miR-338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关系密切,有望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指标。
- 杨志锋陈宏江小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RT-PCR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d1和d8;奈达铂80mg/m2,静脉滴注2h;21d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30例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总有效率为63.3%,且毒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均为可逆,未出现因化疗毒性而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 刘永钟彭杰文贺景焕江小梅梁汉霖殷兆锋
- 关键词:卵巢癌肿瘤复发化学治疗吉西他滨奈达铂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转移性胰腺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在转移性胰腺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初治转移性胰腺癌一线化疗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卡培他滨650mg/m^2,2次/天,口服,第1~14天;每3周1个疗程,评价它的总生存、无进展生存、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临床获益反应、糖类抗原19-9(CA19-9)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23例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4例出现部分缓解,6例获得疾病稳定,13例出现按肿瘤进展.总客观缓解率为17.4%,平均缓解持续时间为6.8个月,临床获益为43.5%,临床获益反应率为52.2%,CA19-9缓解率为65.2%,中位无进展生存为6.1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14.2%;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1年生存率为25.1%。绝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是1至2级,最常见的3/4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研究证实吉西他滨与卡培他滨联合方案可成为转移性胰腺癌一线化疗方案之一;同时,临床获益反应在疗效相近的化疗方案的选择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江小梅彭杰文萧剑军
- 关键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化疗
- microRNA-122在HBV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microRNA-122(mi R-122)在HBV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提取47例肝癌组织(其中HBsAg阳性36例,HBsAg阴性11例)及癌旁正常组织的总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miR-12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肝癌组织中miR-122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HBsAg阴性肝癌组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织中miR-122的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TNM分期及是否有脉管侵犯关系密切(P<0.05)。结论 miR-122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miR-122的低表达与HBV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且miR-122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诊断及判断肝癌预后的新方法。
- 江小梅彭杰文
- 关键词:肝癌实时荧光定量RT-PCRHBV
- 异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在多线难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评价异环磷酰胺(IFO)与依托泊苷(VP-16)联合方案在多线难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化疗方案为IFO 1.5 g/m2,1~5 d静滴3 h;美司钠(Mesna)400 mg,于IFO静滴时1~5 d为0、4、8 h;1~3 d静滴VP-16 100 mg/m2,每4周为1个疗程,化疗周期不超过6个疗程。结果:总共42例患者接受联合方案化疗,客观缓解率(ORR)为26.2%(11/42),临床获益率为57.1%(24/42),平均缓解持续时间为5.3个月,无进展时间(TTP)为4.3个月。在10例三阴乳腺癌的亚组中,ORR为40.0%(4/10),临床获益率为70.0%(7/10),平均缓解持续时间为5.8个月,TTP为5.0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没有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在多线难治性乳腺癌中,尤其是三阴乳腺癌,异环磷酰胺与依托泊苷联合方案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化疗方案,毒副反应是可管理的。
- 萧剑军彭杰文贺景焕江小梅殷兆锋
- 关键词: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难治性乳腺癌三阴乳腺癌
- 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肝切除术后液体治疗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肝切除术后的液体治疗的合理方案,降低围手术期容量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肝切除术后液体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n=20)给予等渗晶体液;B组(n=20)等渗晶体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以2∶1比例输注;C组(n=20)予7.5%氯化钠溶液、等渗晶体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输注。三组均间断给予利尿剂。C组术后1、4、7天肝功能指标,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均显著优于A、B组,而且达到治疗目标所需的输液量最少。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及小剂量高渗盐水的联合使用效果显著,是肝癌术后患者较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
- 杨志锋江小梅陈宏
- 关键词:肝切除胶体液高渗盐水
-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炎75例,其中真菌性肺炎24例(32%)。真菌性肺炎应用大扶康治疗,治愈率为87.5%(21/24),死亡率为8.33%(2/24)。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确诊后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可提高临床控制率,降低死亡率。
- 江小梅彭杰文萧剑军
- 关键词:老年患者肺癌真菌感染大扶康
- 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疗效。方法分析20例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治疗5 d以上,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根据5 mg/kg的标准计算每次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剂量,每2周重复一次。所有患者至少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1次,治疗后3 d停止常规脱水及激素治疗。使用头部MRI增强扫描来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记录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前后的瘤周水肿程度、KPS评分以及使用贝伐珠单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6例患者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全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的水肿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有良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研究病例数较少,尚需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论证。
- 董文静宫满成萧剑军江小梅殷兆锋李慧芬
- 关键词:瘤周水肿脑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