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松

作品数:170 被引量:1,191H指数:19
供职机构: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1篇艾滋病
  • 92篇病毒
  • 52篇艾滋病病毒
  • 45篇HIV感染
  • 42篇感染者
  • 31篇HIV感染者
  • 27篇HIV
  • 25篇影响因素
  • 24篇免疫缺陷
  • 24篇抗病毒
  • 24篇病毒治疗
  • 23篇抗病毒治疗
  • 23篇病毒感染
  • 18篇美沙酮
  • 18篇美沙酮维持
  • 17篇吸毒
  • 17篇美沙酮维持治...
  • 16篇感染率
  • 12篇缺陷综合征
  • 12篇耐药

机构

  • 100篇德宏州疾病预...
  • 95篇复旦大学
  • 77篇中国疾病预防...
  • 58篇云南省德宏州...
  • 45篇陇川县疾病预...
  • 37篇瑞丽市疾病预...
  • 32篇盈江县疾病预...
  • 28篇梁河县疾病预...
  • 16篇云南省疾病预...
  • 9篇中国预防医学...
  • 9篇潞西市疾病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云南省卫生防...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北京信息控制...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169篇段松
  • 106篇杨跃诚
  • 98篇叶润华
  • 93篇何纳
  • 66篇王继宝
  • 65篇项丽芬
  • 53篇姚仕堂
  • 40篇高洁
  • 39篇杨世江
  • 39篇唐仁海
  • 27篇龚渝蓉
  • 25篇韩文香
  • 25篇杨锦
  • 24篇濮永成
  • 22篇李林
  • 21篇杨忠桔
  • 20篇李艳玲
  • 20篇李维美
  • 19篇曹艳芬
  • 17篇贾曼红

传媒

  • 5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9篇中华流行病学...
  • 14篇中华疾病控制...
  • 12篇中国初级卫生...
  • 11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5篇中国农村卫生...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2005年中...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17篇2017
  • 18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17篇2013
  • 20篇2012
  • 16篇2011
  • 12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陇川县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陇川县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及行为,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526人和2011年423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10年为66.5%,2011年为75.4%;有0.8%的人曾有吸毒史,均未曾注射;有3.3%的人在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9.03%。最近一年发生临时性行为比例2011年(12.7%)低于2010年(24.7%);坚持使用安全套2011年(7.8%)高于2010年(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63.6%的人在最近一年未接受过艾滋病预防相关服务。结论陇川县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亦较高,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接受率较低。今后在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高危性行为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李文才段启祥濮永成韩文香张红梅张好芬尹留香何志群郭艳华郭彩红李罕岩刀庆芬赵忠林段松何纳张铁军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
云南省某地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HIV危险行为及HIV感染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艾滋病(AIDS)高发地区的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在所内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招募在戒毒所内戒毒超过1年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入所时HIV检测结果,并在其出所前进行第二次HIV检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入所前性行为和吸毒行为,以及入所后的HIV危险行为,包括所内偷吸、共用吸毒用具和同性性行为。HIV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和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共招募研究对象499人,8人报告在所内吸食过海洛因。所内没有人自我报告男男同性性行为。在214名入所时检测HIV阴性的吸毒者中,出所时检测未发现HIV阳性者。在198名入所时未检测者中,出所时检测发现1名无所内HIV危险行为的吸毒者HIV阳性。结论该次研究未发现所内HIV危险行为和所内HIV感染,但有所内偷吸毒品的现象,因此要严格防止毒品和注射用具进入强制戒毒所或羁押场所。
闫丽萍段松龚渝蓉杨跃诚项丽芬叶润华庞琳刘恩武吴尊友
关键词:艾滋病吸毒者强制戒毒所高危行为
云南省某市孕产妇感染HIV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市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孕产妇HIV流行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社区和门诊的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事先培训的调查员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1978名孕产妇,HIV感染率为1.9%(37/1978),本地感染率1.4%(19/1375),外省籍6.3%(2/32);缅甸籍8,3%(9/10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的丈夫吸毒(OR=11,622,95%CI:3.336~40.494)、缅甸籍(OR=6.143,95%,CI:2,729~13.827)、外省籍(OR=4,981,CI:1,110-22,357)与孕产妇感染HIV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市孕产妇HIV感染率已超过1%,HIV已由高流行的吸毒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并达到高流行水平。丈夫吸毒、缅甸籍、外省籍成为孕产妇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孕产妇咨询检测,及时开展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减少HIV母婴传播,采取综合有效干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推广美沙酮治疗、针具交换、使用安全套等刻不容缓。
段松段一娟项丽芬叶润华袁成杨跃诚杨忠桔龚愉蓉高洁马罗云李艳玲王继宝贾玉江
关键词:孕产妇艾滋病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6
2011年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Y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cell/u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叶润华段松项丽芬杨跃诚杨忠桔韩文香曹东冬杨建华李维美杨锦王继宝高洁龚渝蓉杨世江朱萍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影响因素
德宏州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溯源调查研究
叶润华项丽芬杨跃诚段松
近年来,德宏州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经性传播的比例显著上升,在各种传播途径中比例最高,为进一步调查明确经性传播HIV病例的构成,掌握德宏州艾滋病流行特征,明确现阶段新报告HIV感染者的感染来源及二代传播等情况,为今后制定切...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陇川县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陇川县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队列研究设计,将陇川县2005-2011年期间所有入组接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累计脱失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脱失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971名研究对象在接受MMT后第1、3、6、12个月时的累积脱失率分别为13.0%、25.0%、35.0%和43.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有配偶者、首次入组者、末次服药剂量高者、尿检阳性者脱失风险较低,而在流动点接受治疗者脱失风险高于在固定门诊接受治疗者。结论陇川县MMT治疗脱失率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MMT工作,特别是流动点治疗工作,维持足够的治疗剂量,以减少脱失。
濮永成龙玉存段启祥莫惠萍陆志芹许桂花段松罗小峰何纳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影响因素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15年HIV-1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2015年1—7月在德宏州收集72份新报告的16—25岁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HIV-I基因型耐药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48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其中中国籍占31.2%(15/48),缅甸籍占68.8%(33/48)。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主要的基因型包括URF(52.08%,25/48)、CRF01AE(16.67%,8/48)、CRF07BC(10.42%,5/48)、B亚型(6,25%,3/48)、C亚型(6.25%,3/48)、CRF57BC(6.25%,3/48)和CRF08BC(2.08%,1/48)。在4个序列中分别检测到1个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K103N)和2个针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T69D和T215I),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为5%~15%。结论2015年德宏州16~25岁新报告的HIV—1感染人群中外籍比例较高,HIV-1基因型复杂,HIV-1传播性耐药达中度水平。
陈敏王继宝邢辉马艳玲杨锦陈会超姚仕堂罗红兵段星王译葵段松贾曼红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型抗病毒治疗
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了解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WAIDS)20年病死率及死因变化。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2010年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1989--2010年共报告现住址及户籍地为德宏州的HIV/AIDS13493例,其中HIV8569例,死亡2036例;AIDS4924例,死亡2251例。少数病例已存活达15—20年。2004年以前报告的发病病例中,死亡病例数高于存活病例数,而此后历年报告的发病病例中,存活病例数则高于死亡病例数。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的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89--2010年的20年间则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3年该比例均高于10.0%,2003年达到最高的18.9%,此后逐年稳步下降,2010年该比例为5.8%;而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的比例则自2007年起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比例下降,其中,曾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至2010年时分别达到89.9%和25.5%。结论德宏州HIV/AIDS病死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扩大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仍是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农村地区应加强AIDS死因监测。
段松韩晶杨跃诚项丽芬叶润华龚渝蓉杨世江杨忠桔韩文香杨建华曹东冬李维美李洋唐仁海吴尊友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病死率死因
云南省德宏州2015年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5年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德宏州2015年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社会人口学信息、感染途径及其他相关信息。结果 526例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中,110例(20.9%)为晚发现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5岁以下年龄组相比,25~34岁(OR=2.72,95%CI:1.33~5.56,P=0.006)以及≥35岁(OR=4.93,95%CI:2.29~10.63,P〈0.001)年龄组晚发现比例较高;与羁押人员相比,由医疗机构(OR=3.15,95%CI:1.48~6.71,P=0.003)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OR=5.48,95%CI:2.66~11.31,P〈0.001)以及阳性者配偶或性伴送检(OR=3.08,95%CI:1.47~6.44,P=0.003)检测发现的感染者中晚发现比例较高。结论 德宏州2015年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德宏州艾滋病防治机构需加强对缅甸籍人群的主动检测,以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进行抗病毒治疗。
李林杨跃诚曹艳芬唐仁海叶润华杨世江姚仕堂王继宝张玉成段松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方法
HIV传统检测和快速检测对随访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快速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作为初筛手段对随访率的影响是否有显著性差别,并探讨影响随访率的因素,为在我国推广和开展有效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研究两种方法,以访谈和问卷方式,调查所有求询者及统计既往资料。结果快速检测使咨询者从采血到获得检测结果的时间平均只需要1个小时,其随访率达到97%,而传统的ELISA检测平均时间为4天,随访率只有74%,影响了检测后咨询;同样采用ELISA检测方法,性病艾滋病门诊的随访率为92%,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点上的平均随访率为65.4%;年龄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也是影响随访率的因素。结论为了提高HIV检测的随访率,在基层VCT点上,建议用快速检测替代ELISA检测。同时,应该在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多设VCT点。
林麒卫大英段松石国勇伦文辉杨郁君孙先国李星美姚均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随访率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