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5篇合金
  • 5篇非晶
  • 4篇晶态
  • 4篇非晶态
  • 4篇非晶态合金
  • 4篇次磷酸
  • 4篇催化
  • 3篇电渗析
  • 3篇镀锌
  • 3篇渗析
  • 3篇无氰
  • 3篇绿色环保
  • 3篇环保
  • 3篇COP
  • 2篇电镀
  • 2篇电镀锌
  • 2篇阻燃
  • 2篇阻燃剂
  • 2篇无氰碱性
  • 2篇无氰碱性镀锌

机构

  • 16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作者

  • 16篇梁培玉
  • 14篇张宝贵
  • 10篇韩长秀
  • 6篇唐雪娇
  • 4篇王福生
  • 3篇郭爱红
  • 3篇毕成良
  • 2篇任吉丽
  • 2篇林徐明
  • 2篇刘英华
  • 2篇曹梦
  • 2篇智建辉
  • 2篇宋兵魁
  • 1篇韩晓丽
  • 1篇闫丽娟
  • 1篇吴本湘

传媒

  • 4篇天津化工
  • 3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氰碱性镀锌新工艺中试试验
2005年
将无氰碱性电镀锌新工艺的实验室小规模的最佳配方和工艺组合放大200倍进行中试,与原有的有氰电镀工艺产品一起经中性盐雾试验(NSS)检测比较,得出该无氰碱性电镀锌新工艺可取代原有的有氰电镀工艺的结论。
唐雪娇韩长秀梁培玉张宝贵
关键词:绿色环保无氰碱性镀锌中试
高品位次磷酸钠的制备被引量:4
2005年
研究了以工业级次磷酸钠为原料,分别采用氯化银、硫酸钡和重金属硫化物沉淀的方法去除次磷酸钠原料中所含的氯离子、硫酸根和铁、铅等重金属离子,制备高纯次磷酸钠的有关工艺和技术,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g2SO4 略过量,去除Cl-的最佳温度为室温,溶液为中性,加入Ba(OH)2 后搅拌时间约 30min。
韩晓丽智建辉王福生梁培玉韩长秀张宝贵
关键词:次磷酸钠氯化银硫酸钡
无氰电镀锌、铜/镍/铬及化学镀金的开发及应用基础研究
吴本湘张宝贵唐雪娇毕成良闫丽娟曹梦王福生韩长秀郭爱红梁培玉
该项目进行了无氰碱性电镀锌新工艺的实验室初试和工厂合作进行中试试验,得到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新型无氰碱性电镀锌工艺配方,此配方和工艺组合相对于传统工艺,具有环境污染小、成本低、效果好、容易操作管理,而且有利于三废的治理等特点...
关键词:
关键词:无氰电镀化学镀金绿色环保
磷化氢尾气催化分解为高纯磷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详细探讨了以金属磷非晶态合金纳米材料为催化剂,催化分解次磷酸钠工业生产过程中磷化氢尾气为半导体级高纯黄磷的有关工艺和关键技术。
梁培玉王福生宋兵魁刘英华张宝贵
关键词:磷化氢次磷酸钠纳米材料
阻燃剂CyagardRF-1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介绍了鏻盐阻燃剂THPC的换代产品CyagardRF-1的应用。
唐雪娇梁培玉智建辉张宝贵
关键词:阻燃剂
Co-P非晶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Co-P非晶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Co-P非晶态合金的质量组成为:Co(88.7~91.6)P(8.4~11.3),粒径在60~120nm之间。制备方法:将钴盐和柠檬酸钠溶液按1∶2(摩尔比)混合,让其充分络合,加入次...
张宝贵韩长秀林徐明梁培玉任吉丽
文献传递
CoP合金催化分解PH<sub>3</sub>为高纯磷的研究
随着化学镀的发展,市场对次磷酸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推动了次磷酸盐工业的发展,但次磷酸钠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PH<sub>3</sub>有毒气体,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燃烧吸收制得磷酸。本文用电渗析法制备得...
梁培玉
关键词:电渗析COP负载型
电解法制备次磷酸钴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了以金属钴和次磷酸钠为原料,采用六室电渗析槽电解法制备次磷酸钴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这种方法制备的次磷酸钴产品纯度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同时无废渣、废液产生,属清洁生产.
梁培玉宋兵魁张宝贵
关键词:电解电渗析
亚磷酸工业生产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亚磷酸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流程,其中还介绍了优级亚磷酸中杂质的去除方法。
郭爱红毕成良梁培玉韩长秀张宝贵
关键词:亚磷酸磷化工
溴酸钾氧化甲基绿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被引量:1
2005年
基于磷酸介质中,Vc存在下,痕量铜能灵敏地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绿褪色的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考察了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了该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反应机理,该法线性范围为O.018-O.200μg/10mL,检测限为2.59×10-10g/mL.该法可用于水样和人发中铜的测定,所得结果与AAS法一致.
韩长秀唐雪娇梁培玉曹梦张宝贵
关键词:催化光度法甲基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