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仲林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卡纳琳在结肠癌术中清除淋巴结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纳米活性炭(卡纳琳)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作用。方法 60例结肠癌患者,30例开腹后在肿瘤周围1 cm正常浆膜层注射纳米活性炭混悬液,30例行常规结肠癌手术,观察术中不良反应,比较术后淋巴结检出的数目、转移度(转移淋巴结占总淋巴结数的百分比)、淋巴结的黑染及转移情况。结果示踪组每例患者检出淋巴结数(31.1±12.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21.9±8.5)枚;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64.3%;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33.0%)明显高于未黑染的淋巴结(6.5%)及对照组(17.2%);示踪组淋巴结微小淋巴结(<2 mm淋巴结)清除率(34.8%)明显高于对照组(16.5%);示踪组无手术时间延长;示踪组局部注射卡纳琳后未见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结肠癌术中肿瘤周围局浆膜层部注射卡纳琳对术中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
- 郑跃南刘文志柳仲林
- 关键词:纳米活性炭淋巴结微转移结肠癌微粒子活性炭
- 雷替曲塞对人胃癌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我们应用雷替曲塞化疗药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观察对增殖的抑制和对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师鲁静高海德柳仲林刘文志
- 关键词:人胃癌细胞SGC-7901LIVIN基因表达雷替曲塞药物作用
- 贞芪扶正胶囊在大肠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在大肠癌术后化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索大肠癌术后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药同时应用与单用化疗药治疗大肠癌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卡氏评分(KPS)、白细胞均值、第1、3、5年大肠癌复发例数差异均显著;球蛋白均值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化疗中加用贞芪扶正胶囊可提高大肠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力,增强病人的体质,改善病人的预后,抑制大肠癌术后的复发。
- 高海德柳仲林陈宏生
- 关键词:贞芪扶正胶囊术后化疗大肠癌术后卡氏评分化疗药癌复发
- 坐骨直肠窝巨大交界恶性纤维瘤1例报告
- 2011年
- 病人女性,30岁。因肛周肿痛半年,于2010-09—20入院。入院查体:肛截石位7点距肛缘2~8cm有一半球状隆起,皮肤略红肿,包块似有波动感,肛周未见痔、瘘口及肛裂。直肠指检示:肛管、直肠右后侧饱满感伴轻触痛,直肠、肛管内未扪及明确肿块及瘘口,指套无染血。
- 刘文志柳仲林冯宁王舒宝
- 关键词:免疫组化肛周脓肿
- 扩散因子、c-met、前列腺素E2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 尹家俊徐廷国胡祥王晓波宗成国孙强徐奇玮姜志良韩玉龙柳仲林王婷曹明谦尹敏
- 该项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研究扩散因子及其受体c-met,SF mRNA,c-met mRNA在人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分析与乳腺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C-MET前列腺素E2肿瘤血管生成
- 检测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单纯用化疗药抑制肠癌细胞为对照组,化疗药联合TRAIL抑制肠癌细胞为实验组,两组均用MTT法测定存活率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的肠癌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药联合TRAIL能有效降低抑制胃肠道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降低存活率,提高凋亡率。
- 张光孜刘文志高海德柳仲林李兴中
- 关键词:化疗药TRAIL
- hMLH1和hMSH2表达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遴选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癌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 刘文志王亚东柳仲林王舒宝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CME联合术中动脉灌注及腹腔内间质缓释剂化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ME联合术中动脉灌注及腹腔内间质缓释剂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行CME联合术中动脉灌注并腹腔内间质缓释剂化疗的结肠癌患者104例为试验组,98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检测试验组癌组织、癌旁组织、术后引流液以及外周血5-FU浓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肝脏转移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癌组织中5-FU浓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腔内引流液5-FU浓度显著升高,同时外周血5-FU浓度达到峰值。试验组淋巴结转移率、肝脏转移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明显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且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脏转移率。
- 师鲁静刘文志张旭高海德柳仲林崔佑刚冯宁
-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动脉灌注化疗
-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胃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尹家俊王晓波胡祥聂则群宗成国王亚东李立科于静柳仲林于庆功徐廷国韩玉龙
-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约16万。因此,针对胃癌治疗的研究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聚合酶,它能以自身的RNA作为模板合成端粒,弥补端粒丢失,对维持端粒长度,使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酶基因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
- 胃癌中H-钙黏蛋白1甲基化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H-钙黏蛋白1(CDH1)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1,编码1种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的嗜同种跨膜细胞黏附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此种蛋白在建立并维持细胞间连接、细胞极性以及组织构架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是在胃癌中导致这一抑癌基因沉默的最普遍机制。本研究旨在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的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分析胃癌人群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并探讨CDH1基因在胃癌组织与对照组织中可能的甲基化程度的差异及胃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 冯宁刘文志柳仲林高海德
- 关键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肿瘤生物学特性E-钙黏蛋白黏蛋白1CDH1基因基因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