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彬 作品数:38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主动脉的病理变化、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四组: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8.125 g/(kg·d)]、立普妥组[2 mg/(kg·d)],正常组喂食基础饲料,余组喂食高脂饲料8周,同时给予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变化,ELISA检测血脂四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主动脉管腔狭窄、内膜增厚、泡沫细胞堆积、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6显著升高(P<0.01);血府逐瘀汤组、立普妥组脂质斑块面积减小,三层结构较清晰,甘油三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髓过氧化物酶降低(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缩小斑块面积,改善血管壁结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 林敏瑜 林绍彬 余碧菁 刘菁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血府逐瘀汤 血脂 炎症因子 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并服软脉灵口服液10 ml,tid。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为观察项目。结果B、C组治疗后较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P<0.05);B、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77.5%,A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见严重肝肾损害及出血病例。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安全有效。 林敏瑜 余碧菁 林绍彬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软脉灵口服液 阿托伐他汀 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血糖升高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8 1999年 林绍彬 林敏瑜 陈桦关键词:非糖尿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 老年 MSOF 桃红芩连汤对脓毒症大鼠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Ⅰ(TnⅠ)的水平,探讨桃红芩连汤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方法 4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脓毒症中药治疗组(ZY组),每组16只。于手术后24、48h分别检测TNF-α、IL-6、TnⅠ、HMGB1浓度,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在24、48hTNF-α、IL-6、TnⅠ及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LP组同期比较,ZY组24、48h时TNF-α、IL-6、TnⅠ及HMGB1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CLP组和ZY组可见心肌损伤,CLP组较ZY组损伤明显。结论桃红芩连汤可降低脓毒症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顾忠民 林绍彬 刘才俊 齐心欣关键词:脓毒症 心肌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一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一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先证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因未避孕未孕就诊,实验室检查示染色体核型为46,XX。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CYP17A1基因编码区8个外显子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Sanger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CYP17A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486C>T(p.Arg496Cys)纯合变异,导致其编码蛋白第496位精氨酸变异为半胱氨酸,经测序验证,先证者父母及其弟妹均为c.1486C>T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CYP17A1基因c.1486C>T纯合变异是导致该患者发生17α-羟化酶缺乏症的致病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其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 曾彧 梅利斌 梁蕾 何雪梅 高海杰 林绍彬 黄玲玲 李萍关键词:17Α-羟化酶缺乏症 CYP17A1基因 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临床预后意义。方法:83例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同的级别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应... 林敏瑜 刘菁 辛福顺 郑伯仁 林绍彬关键词:血清指标 逸心汤对痰瘀互结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自拟祛痰活血化瘀方剂逸心汤,通过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心功能等变化,评价其对痰瘀互结型CHF的疗效。 方法:选择痰瘀互结型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氧、低盐饮食,... 辛福顺 林绍彬关键词:临床疗效 黄芪葛根汤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LEP、脂联素、Adipo R2、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汤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脂,血清瘦素(LEP)、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Adipo R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葛根汤组、黄芪组、葛根组共4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第2天,黄芪葛根汤组、黄芪组、葛根组按照10 m L/kg进行灌胃给药,2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给药过程中,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所有组大鼠的血脂、LEP表达、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后,大鼠血清中血脂,LEP表达显著升高,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大鼠高血脂症模型建立后,给予黄芪,葛根及黄芪葛根汤治疗,实验组大鼠血脂、LEP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脂联素受体2、PPA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相较于黄芪组和葛根组,黄芪葛根汤治疗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大鼠水平。结论黄芪葛根汤能够有效改善高血脂症大鼠的各临床指标,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余碧菁 郑娟娟 张韬 林绍彬 林敏瑜关键词:黄芪葛根汤 LEP PPAR 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将84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AMI病人分成A组、B组、C组。C组予常规疗法;A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冻干)针剂450mg、参麦注射液50mL分别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d;B组在C组基础上加血栓通450mg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周后再口服同类药物14d。观察各组间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糖升高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同时在血糖升高及病死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除控制血糖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大致相同(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减少非ST段抬高型AMI病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糖升高及病死例数。 林绍彬 谢玲芳 郑伯仁 林敏瑜 马国斌 林志阳 林旭辉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 参麦注射液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125例EHLVH者(A组)与同期12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者(B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发生率66·5%),室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EHLVH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逆转左室肥厚(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解佩华 林绍彬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