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逢春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组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13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JAK2V617F及JAK2 exon12基因突变情况,综合评判PV后骨髓纤维化(PPMF)疾病进展与基因组学特征。方法用Sanger方法对ASXL1、TET2、IDH1、IDH2、SETBP1、MPL515和JAK2 exon12基因进行测序;用巢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对突变患者用Taqman-MGB探针检测突变负荷。分析基因突变与PPMF疾病进展的关系。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PV后继发PPMF的危险因素。结果 PV患者ASXL1、TET2、IDH1、IDH2的突变率分别为7.69%(8/104)、5.26%(1/19)、0.08%(1/120)、和0.08%(1/121)。未发现SETBP1、MPL515突变者。PV患者JAK2总突变率为82.22%(111/135)。其中JAK2 exon12突变率为2.96%(4/135)。PPMF患者中,ASXL1突变率高达31.82%(7/22)。ASXL1与JAK2V617F负荷(V617F%)呈正相关(rs=0.298,P=0.002),ASXL1突变组的血红蛋白低于未突变组,白细胞、V617F%≥50%比例、血栓栓塞比例及继发PPMF比例高于未突变组(P<0.05);ASXL1突变、V617F%≥50%和脾大是PPMF的危险因素。结论 ASXL1突变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V617F%增高,参与PPMF的发生和发展。
- 赵迎旭白洁张磊盛梦瑶石慧邢文杨逢春艾丽梅周圆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组学IDH1JAK2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2
- 2015年
-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C)技术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携带的一种重要突变。该研究采用非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V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携带JAK2V617F突变的i PSC。结果表明,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i PSC系可稳定传代,多能性基因表达水平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类似,可稳定地在体内分化形成三胚层结构并携带不同负荷的JAK2V617F突变。这为研究JAK2V617F在PV中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开发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模型。
- 汪文君邢文白洁刘淑平许静纪光臻袁卫平张孝兵程涛周圆杨逢春
-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V617F
- 白血病干细胞相关基因miR-99a促进AML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耐药
- 目的 白血病治疗后耐药和复发根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和持续增殖能力的白血病干细胞.MicroRNA (miRNA)表达失调很大程度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和进展,与白血病干细胞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miRNA芯片,结合NOD/SCID小...
- 司晓慧郝星石慧盛梦瑶高瀛岱杨逢春周圆
-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增殖耐药
- 组蛋白甲基化在髓系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组蛋白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在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化异常与髓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组蛋白甲基化的可逆性为相关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围绕组蛋白甲基化异常与髓系肿瘤的关系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李郁男盛梦瑶杨逢春周圆
-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髓系肿瘤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 TET2基因突变在髓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TET2为TET家族成员之一,是一个与造血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近年研究发现,TET2通过将DNA上的5-甲基胞嘧啶(5-m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参与DNA的去甲基化过程。体细胞中TET2基因异常会导致骨髓生成异常及恶性髓系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就TET2的结构与功能,TET2基因突变与不同类型髓系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李荣许明江杨逢春周圆
- 关键词:突变髓系肿瘤
- iPS细胞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细胞)是指将一些特定的转录因子转入已分化的成体细胞,使其重编程为形态及功能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的一类细胞。因此,i PS细胞技术避免了传统ES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的道德伦理问题,使其在再生医学、疾病建模、新药筛选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近年来,i PS细胞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包括体外诱导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基因治疗单基因遗传病等。该文对i PS细胞诱导重编程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汪文君邢文周圆杨逢春
-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基因治疗重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