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PBL+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输血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人们对输血安全的空前关注,输血医学教育也日趋重要。现代输血医学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长期以来输血医学的教学难以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将其融会贯通应用于临床,既往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已无法满足输血安全教学的需要[1]。传统的LBL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只用很少时间针对相应知识点提问,获取学生当堂的反馈信息[2,3]。
- 任召祺段光华李军李俊祺杜彬杜爱翠杨超杨超
- 关键词:输血安全实习带教输血医学输血治疗带教老师
- 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的直肠癌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患者女性,61岁。2019年7月自查发现左侧腋下及左侧乳腺痛性肿块,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查体:左侧腋窝触之多发结节、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一2 cm×2 cm结节,质硬,触之痛,活动度差,无乳头溢液,既往无乳腺相关病史,无乳腺癌家族史,一般情况良好。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72.220μg/L。超声提示:1)左侧乳腺不均质低回声区,考虑BI-RADS 4类;2)左侧腋下多发低回声结节及团块,考虑异常淋巴结,转移灶不除外。
- 苑克慧符珍敏施彦坤胡蓉蓉黄江山杨超陈亮王卉
- 关键词:直肠癌乳腺转移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 2013年
- 干细胞具有持久的自我增殖和分化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功能的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干细胞按照细胞起源的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照其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3类。骨髓干细胞(BMDCs)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
- 宫媛杨超车宇芳陈倩倩常青吴本俨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胃肠道损伤肿瘤
- MnSOD过表达对t-BHP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重组慢病毒系统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建立了能够稳定、高效表达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细胞株MnSOD-MSCs.从胎儿肝脏组织克隆MnSOD基因,构建重组慢病毒MnSOD的表达载体,感染MSCs.根据荧光表达进行流式分选,获得能够继续稳定传代的高表达MnSOD基因的MSCs,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细胞株中的MnSOD基因稳定高表达.用不同浓度的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的衰老情况,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53和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表达.结果发现,MnSOD过表达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细胞的凋亡,SA-β-gal染色阳性率降低,且p53和PUMA表达下调.这提示MnSOD过表达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杨超戴为民张晓梅陈海旭杨博宫媛王昌正车宇芳吴本俨
- 关键词:MNSOD基因转染凋亡
- 18F-FDG PET/CT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关于COVID-19疫情的思考
- 2021年
- 2019年底爆发的COVID-19疫情,以及2003年、2012年先后出现SARS、MERS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均由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症状可以是轻微呼吸道症状,也可进展为多器官损伤。^(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全身显像的影像技术,不但可提供全身器官的CT影像,同时可提供功能代谢信息,发现除肺部以外的脏器损害,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治疗或许能提供有益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COVID-19患者中的发现,探讨^(18)F-FDG PET/CT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能发挥的作用,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 符珍敏苑克慧施彦坤胡蓉蓉黄江山陈亮杨超陈秀妃王卉
- 关键词:PET/CT
- 一种通过体外小分子诱导培养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外小分子诱导培养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的方法,包括从人尿液样品中获得尿源性细胞,对得到的原代细胞进行体外小分子诱导和培养获得贴壁生长的P1代hUSCs克隆,挑取生长状态良好的hUSCs克隆进行接种,并继...
- 曾强陈海旭杨超付小兵相杭
- 文献传递
- 骨髓干细胞动员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心脑血管的相关缺血性疾病如心梗、脑卒中及严重肢体周围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临床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旁路重建、血管腔内成形或支架术等,治疗方法无实质性改进,疗效并不理想."治疗性血管生成"的提出为心脑血管缺血损伤疾病的治疗提出新策略,通过干细胞动员药物大量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归巢至病损血管及缺血损伤组织,促进血管新生、缺血组织再生与功能修复,为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近年来干细胞动员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 陈海旭杨超徐文焕张晓梅曾强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动员心脑血管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干预和机制的初步探讨
- 本文介绍MNNG法复制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病理形态和形成过程与人胃癌前病变相似,病变发生于胃体和胃窦,且操作简单易行,因此是制备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可靠方法。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大鼠BMMSCs,分离所得的细胞性状...
- 宫媛杨超车宇芳陈海旭陈倩倩常青吴本俨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炎症因子
- 文献传递
-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性胃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13年
- 放射性胃肠综合征(GI综合征)常见于核事故及战时的核爆炸,也是临床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盆腔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后,胃肠道因其黏膜上皮生长代谢活跃,对电离辐射最为敏感.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非造血干细胞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同时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及易于外源基因转染等优点,可弥补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将其应用于GI综合征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SCs在GI综合征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杨超戴为民陈海旭吴本俨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放射性肠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探讨了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NOD/SCID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修复作用.将雄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治疗组.B组和C组小鼠全腹接受5 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照射后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小鼠移植MSCs.于移植后第15天取小鼠空肠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SCs在受损肠道的定植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小鼠,病理切片显示小肠黏膜得到修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SCs可定植于辐射损伤的肠道,并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SMA.MSCs移植入肠损伤的小鼠体内后可在受损肠道定植,并向间质细胞分化,参与辐射损伤的修复.
- 杨超张晓梅宫媛王昌正韩颖吴本俨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