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ncRNA PCGEM1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lncRNA PCGEM1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将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分成3组进行处理,即空白对照组:不转染慢病毒;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序序列慢病毒载体;试验组:转染沉默lncRNA PCGEM1序列慢病毒载体。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RNA表达,CCK-8试剂盒、Transwell和AV-PI试剂盒检测增殖、侵袭与凋亡。结果:lncRNA PCGEM1沉默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滴度为1×10~8TU/mL。RT-PCR结果显示: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PCGEM mRNA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141,P<0.05);Caspase-3 mRNA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具有同样的表达趋势(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2,P<0.05),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23,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14,P<0.05),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72,P<0.05)。AV-PI检测结果显示,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9,P<0.05),试验组与空白载体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9.131,P<0.05)。结论:lncRNA PCGEM1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PCGEM1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
- 王劲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胸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别志强杨磊邵磊
- 关键词:胸腹部手术围手术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创伤应激反应
- 术前胃镜下注射法纳米碳示踪剂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于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并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联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41例,记为A组,在术中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联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38例,记为B组。对比不同两组患者淋巴结、黑染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A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D2平均淋巴结检出数显著多于B组(P<0.05);小淋巴结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P<0.05);淋巴结检出耗时显著短于B组(P<0.05);两组D1平均淋巴结检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黑染淋巴结检出数占比、黑染D2淋巴结检出数占比、黑染小淋巴结检出数占比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黑染D1淋巴结检出数占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于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并行腹腔镜手术可获取更好的淋巴结以及黑染淋巴结检出效果,缩短淋巴结检出耗时,且在小直径淋巴结的检获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D1淋巴结和黑染D1淋巴结的检获上两种方法却无明显差别。
- 王劲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早期胃癌
- 甲状腺手术入路的改进被引量:1
- 2003年
- 甲状腺手术的入路以往有切断颈前肌群入路和颈白线入路.作者近年采用侧入路,即纵行分开一侧或两侧舌骨下肌群,直达甲状腺腺叶,手术创伤小,显露良好.现报告如下.
- 别志强邵磊杨磊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手术入路侧入路舌骨下肌群
- 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肾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治疗实行开放手术,观察组治疗实行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变化、手术指标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对比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5d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高于术前(P <0.05)。术后1d,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观察组,CD8^+水平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5d,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观察组,CD8^+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原发性胃癌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可对手术指标行有效改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应用。
- 王劲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
- 关键词:微创手术原发性胃癌免疫影响开放手术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介入化疗对癌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大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根据癌灶位置,经股动脉插管进入肝总动脉、肠系膜上或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定期灌注抗癌药物。临床应用51例,平均40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疗程,观察癌复发和生存时间(观察组)。并对大肠癌根治术后49例全身化疗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3、5年复发率为7.8%(4/51)、23.5%(12/51)、33.3%(17/51);生存率98.0%(50/51)、86.3%(44/51)、72.4%(37/51)。对照组1、3、5年复发率为16.3%(8/49)、38.8%(19/49)、75.5%(37/49);生存率87.8%(45/49)、63.3%(31/49)、43.0%(21/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是预防癌复发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 别志强邵磊杨磊
- 关键词:直肠肿瘤化疗区域动脉灌注肿瘤复发结肠肿瘤
- 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80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包括无瘤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出血、疼痛、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更佳,创伤小,恢复快,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张贻庆崔贵医张隆陶杨磊王劲
- 关键词: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切除术
- 胃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 2003年
- 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目前尚无定论.既往多采用静脉全身化疗法,疗效不甚满意.我科自1995年以来,在胃癌根治术后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别志强邵磊杨磊
- 关键词:胃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用药反应预后
- 肝肿瘤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AFP、CEA、CA125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肝肿瘤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肝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d 7评定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随访1年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其并发症。结果术前1天2组患者血清AFP、CEA、CA125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7研究组患者血清AFP(96.57±8.54)μg/L、CEA(10.78±2.06)μg/L、CA125(19.87±3.16)kU/mL,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1天2组患者D-二聚体(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7研究组患者D-D(1.06±0.21)μg/ml、PT(7.27±1.06)s,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相较于肝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相关血清标志物水平下降更显著,推荐使用。
- 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冯世杰王劲
- 关键词:肝肿瘤切除术原发性肝癌疗效CEA
- 不同缝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缝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3例。三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其中A组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技术,B组使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技术,C组使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技术。比较三组患者的胆总管初始压力、回复末压力、注水最大压力及手术时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第1、7天时的胆总管压力,术后临床指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统计三组术后7 d内的胆瘘发生率。结果三组胆总管初始压力、回复末压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注水最大压力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长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A组胆总管压力低于B、C组(P<0.05)。三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胆瘘发生率[6.06%(2/33)、12.12%(4/33)、12.12%(4/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缝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各有优劣,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
- 郭伟王劲杨磊
- 关键词: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