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被引量:6
- 2000年
- 丁素珍杨磊
- 关键词: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四逆散
- 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诊断价值探讨
- 2018年
- 为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我院结直肠受累的31例CD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继发肛瘘分为对照组(未继发肛瘘)和观察组(继发肛瘘),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直肠及肠周增强CT改变等指标间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最大病变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肠周CT表现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当患者病变最大长度明显增加时,其确定诊断的倾向性更大。
- 杨磊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克罗恩病活动期肛瘘
- 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腕骨骨折组78例与无腕骨骨折组72例。分别采用MSCT、MRI及MSCT+MRI检查进行诊断。结果两组MSCT+MRI关节脱位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SCT检出率和MRI检出率。MSCT+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骨挫伤及骨折碎片均可检出。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杨磊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
- CT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分析CT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腺瘤的特征性表现,探讨综合运用影像检查提高甲状腺腺瘤定性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甲状腺腺瘤病例,对其CT及超声检查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腺瘤中,CT诊断准确率为746%,表现为腺瘤包膜完整,边界清晰,增强后病灶周边见完整强化环。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46%,表现为腺瘤包膜清晰、光滑,瘤体与周围正常甲状腺之间见“晕环征”,其内有血流信号显示。结论CT及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腺瘤均有一定优势和局限性,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可提高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 潘文玲杨磊
-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超声检查CT瘤体血流信号
- 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P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80例在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38例与未出血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评价灌注CT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80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47.5%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73.2±5.0)岁vs(66.2±4.7)岁、(15.4±2.6)分vs(9.1±1.3)分及34.2%vs 14.3%,P<0.05]。出血组PS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S曲线下面积为0.924,诊断界值为5.86ml/(min·100g),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8.1%,阳性似然比为0.88,阴性似然为比0.95。结论 PS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S值>5.86ml/(min·100g)时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明显提高,可作为临床静脉溶栓的应用依据。
- 耿云平郭广春刘蕾任悠悠杨磊
- 关键词:卒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抗凝药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0例
- 2002年
- 尹锐峰杨磊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
- 175例小儿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 2002年
- 杨华杨磊王振焕
- 关键词:小儿出血性脑血管病
- 常用中药外治法述要
- 1996年
- 现代中药外治法,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原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及现代医学方法,以种种形式与中草药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体而取得治病效果的一类外治法。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阐述如下:1 直流电中药离子透入法 中药离子透入法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在电极与皮肤之间放置以药液浸湿的滤纸或纱布等,通以直流电,药物离子即在同性电极的推斥下,主要经过皮肤汗腺导管的开口进入机体。临床应用有以下几法。
- 赵东升杨磊
- 关键词:中草药外治疗法
-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临床观察
- 1999年
- 宋泽中杨磊黄小丽
- 关键词:糖尿病腹泻中医药疗法
-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评价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肾上腺少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囊肿8例、髓质脂肪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原发恶性淋巴瘤及恶性间皮瘤各1例。结果:14例(93%)肾上腺囊肿、髓质脂肪瘤有其特征性的CT、MRI表现而确诊,1例假性囊肿术前误诊为肿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中,1例为等密度肿块,轻度强化,1例大部囊变类似于假性囊肿,1例呈实性肿块,伴有囊变和钙化灶,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神经纤维瘤大部囊变;原发恶性淋巴瘤及恶性间皮瘤符合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但与常见的肾上腺恶性肿瘤鉴别困难。结论:CT、MRI对肾上腺少见肿瘤的诊断价值相似,后者有利于肿瘤的定位;大部分囊肿和髓质脂肪瘤可明确诊断,其它肾上腺少见肿瘤较难或不能与常见肿瘤鉴别,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 杨磊王东陈军熊明辉张挽时喻敏徐家兴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