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稀土对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一层稀土WC颗粒增强铁基体耐磨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EDS)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的引入对复合涂层中基体组织及碳化物的影响,并与未加稀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入稀土后,一方面优化了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分布,降低了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的团聚、桥接,且颗粒分布均匀;另一方面改善了熔覆层的组织,细化晶粒,减弱了熔覆过程中产生的树状晶,抑制了WC颗粒的溶解和鱼骨状碳化物的生成。在熔覆层组织中碳化物颗粒相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原始未熔WC颗粒、与基体形成的复式碳化物及在凝固过程中重新结晶的W2C(或WC)。
- 叶诚杜晓东李连颖宋自力杨皓宇
- 关键词:稀土
- 钢表面颗粒增强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预置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WC颗粒增强熔覆层,研究了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并与淬火态Cr12MoV(59HRC)的耐磨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磨损机理并讨论WC颗粒的磨损现象。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材之间结合良好并形成界面反应层;熔覆层组织分布均匀,表面弥散分布着大量WC颗粒;熔覆层的平均硬度比基材的高,耐磨性是基材45号钢的18倍,是淬火态Cr12MoV的2倍;在磨损实验中熔覆层的增强颗粒WC出现罕见的表面磨平和脆性脱落现象。
- 叶诚杜晓东杨皓宇
- 关键词:金属材料熔覆层耐磨性能
- 氩弧熔覆制备WC颗粒增强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出WC颗粒增强的耐磨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和EDS分析了氩弧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显示,熔覆层枝晶中弥散分布WC和W2C硬质相颗粒,出现Fe(W)固溶体和M6C型化合物,显微硬度最高可达1 277.1 HV0.1,磨损试验中其磨损量是基体磨损量的1/6,熔覆层的良好耐磨性能主要得益于未熔的WC颗粒。
- 杨皓宇杜晓东叶诚宋自立李连颖
- 关键词:金属表面处理WC氩弧熔覆显微组织耐磨性
- 氩弧熔覆制备WC颗粒增强复合涂层及其组织性能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出WC颗粒增强的耐磨复合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SEM、XRD和EDS分析了氩弧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显示,熔覆层枝晶中弥散分布WC和W2C硬质相颗粒,出现Fe(W)固溶体和M6C型化合物,显微硬度(HV0.1)最高可达970,使基体45号钢的耐磨性能有较大提高。
- 杨皓宇杜晓东王建峰
- 关键词:氩弧熔覆显微组织耐磨性
- 双层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氩弧熔覆(GTAW)技术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双层WC颗粒增强铁基体复合涂层,通过SEM,XRD和EDS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双层复合熔覆层内未见明显裂纹、夹杂等缺陷,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由未熔WC颗粒、灰色等轴状初晶和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组成;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表及里先增加后降低,在近表面出现峰值,高达1 600HV0.2,约为基体硬度的5倍。
- 叶诚杜晓东李连颖杨皓宇宋自力
- 关键词:WC氩弧熔覆
- 钨极氩弧重熔对电弧喷涂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改进的电弧喷涂工艺在钢基底上制备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涂层,并对其进行钨极氩弧重熔以获得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的耐磨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计对涂层成分、组织、相结构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弧喷涂WC-钢基复合涂层经钨极氩弧重熔后,涂层的致密度提高,组织细小均匀,熔覆层与基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由F、P和其上分布的均匀、细小WC颗粒组成,无二次析出相,涂层的组织较之重熔前显著改善。
- 杜晓东丁峰从东锋杨皓宇
- 关键词:电弧喷涂颗粒增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