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2例胃癌患者,按照肿瘤侵犯深度,将其分为早期胃癌组(29例),进展期胃癌组(143例);又将172例患者根据是否有转移分为无转移组(52例),有转移组(120例);选择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入组人员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检测的FIB、AT-Ⅲ、PLT总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t=2.47,t=3.13;P<0.05);其中,进展期胃癌组患者与早期胃癌组比较,FIB、PL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t=-2.31;P<0.05);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组比较,FIB、PLT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t=-2.36;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助于为血栓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为是否需行抗凝或止血治疗提供参考,FIB、PLT的变化,对间接预测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刘宇杨澎田晓波王娜
- 关键词:胃癌凝血功能恶性程度
- 内镜经鼻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颅底入路切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2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0.5~2.5cm,均位于视神经内侧或内下方,全部...
- 康军史季桐付继第刘浩成邱锷孙思杨澎吴江平
- 内镜经鼻入路眶尖区占位病变切除术(附18例报告)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尖区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8例眶尖区占位病变(6例眶内异物、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鼻眶沟通性粘液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全部均在内镜下经鼻筛窦进入眼眶内或眶尖区切除病变。结果眶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4例眶尖区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切除,2例视力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8例沟通性肿瘤4例全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及活动障碍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至4年,2例炎性假瘤1例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后切除;其余病例均临床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眶内及眶尖区占位病变是切实可行的。
- 康军付继第史季桐张家亮周军刘浩成孙思邱锷杨澎吴江平
- 关键词:内镜颅底外科
- 眶颅底异物伤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颅底入路取出眶颅底区异物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8例眶颅底区异物伤的病例。其中金属异物4例,植物性异物4例。位于眼眶内6例,鼻眶沟通性异物2例,术前视力丧失6例,视力下降2例,眼球活动障碍5例。全部病例采用内镜下经鼻入路进入眼眶内或眶颅底区取出异物。结果8例异物均完整取出,随访3个月至4年,术前视力丧失病例术后视力无恢复,视力下降2例病人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视力。眼球活动障碍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1例。结论眶颅底区异物伤病例可根据异物位置选择经鼻内镜取出异物,具有微创,无手术瘢痕的优点。
- 康军傅继弟周军刘浩成董浩孙思杨澎吴江平邱锷宋维贤
- 关键词:内镜颅底外科异物伤
- 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后视神经和视网膜节细胞形态学变化,以及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制作大鼠球后视神经夹挫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1 d、7 d、14 d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视神经组织以及视网膜RGCs的变化,Western bolt方法监测TLR4和NF-κB在视神经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Myd88抑制肽抑制该信号转导途径后的相应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量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减少,给予Myd88抑制剂治疗后能够明显缓解视神经损伤导致的RGCs数量减少(P<0.05);TRL4表达伤后第1 d即显著增加,并在14 d后达到高点;NF-κB的表达在损伤后7 d没有明显变化,14 d表达明显增加,而给予Myd88抑制剂治疗后,能够明显减少视神经损伤后TLR4和NF-κB的表达。结论视神经损伤后,TLR4/NF-κB信号途径参与了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过程,抑制该信号转导途径能够有效地缓解损伤后视神经功能障碍。
- 杨澎赵尚峰康军张家亮孙思傅继弟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TOLL样受体4
- 内镜经鼻入路治疗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
- 康军刘浩成孙思赵尚峰王卫杨澎邱锷张家亮
- 内镜经鼻手术切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颅底入路切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以突眼及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12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0.5~2.5cm,均位于视神经内侧或内下方,全部...
- 康军史季桐付继第刘浩成邱锷孙思杨澎吴江平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
- 鼻内镜在累及额窦的额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累及额窦的额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手术治疗的46例累及额窦的额骨凹陷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6例采取单纯开颅手术,另20例行开颅手术同时给予鼻内镜探查额隐窝并开放额隐窝或重建额窦开口并行额窦开放引流术。根据额窦症状及相关检查判断感染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1年,单纯开颅手术组26例患者额窦感染9例(34.61%),5例额部皮肤破溃伴有窦道形成,再次入院后给予鼻内镜下行额窦开放引流术后痊愈。鼻内镜联合开颅手术组20例患者感染1例(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22,P〈0.05)。改进术式后,在一期开颅手术的同时给予鼻内镜开放额窦隐窝及重建额窦开口通畅引流,可明显减少术后额窦的反复感染概率。结论有预见性地在开颅手术中借助鼻内镜开放额窦隐窝及重建额窦开口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额骨凹陷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术后引发的反复局部感染。
- 杨澎赵尚峰康军
- 关键词:额窦额隐窝鼻内镜开放引流
- 鼻内镜在累及额窦的额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 杨澎康军赵尚峰
- 眶颅底异物伤的内镜手术治疗
- 康军周军李永董浩刘浩成张家亮孙思杨澎吴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