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辉

作品数:49 被引量:254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直肠
  • 24篇肠癌
  • 22篇直肠癌
  • 15篇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胃癌
  • 12篇术后
  • 11篇肠肿瘤
  • 9篇直肠肿瘤
  • 9篇切除
  • 6篇低位直肠
  • 6篇低位直肠癌
  • 6篇疗效
  • 6篇化疗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新辅助化疗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5篇辅助化疗

机构

  • 46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武警总队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46篇杨新辉
  • 43篇王海江
  • 23篇赵泽亮
  • 18篇刘林
  • 17篇赵为民
  • 16篇王琦三
  • 13篇尹东
  • 12篇孟涛
  • 10篇孙振强
  • 9篇金博
  • 7篇雷程
  • 7篇方法
  • 6篇葛磊
  • 5篇范川文
  • 5篇朱金峰
  • 4篇王静东
  • 3篇帕尔哈提
  • 3篇陈鹏
  • 2篇王珂
  • 2篇许睿玮

传媒

  • 1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甘氨酸甲基转移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甘氨酸甲基转移酶(GNMT)的表达及与病患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对比HIF-1α和GNM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IF-1α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44%和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胃癌细胞胞核的阳性率高于胞质(64.44%vs4.45%)(P<0.05)。GNM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78.23±221.88)和(1 136.73±332.8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5年生存结局的独立因素包括HIF-1α蛋白(+)表达(P=0.002)、GNMT蛋白(-)表达(P=0.006)、分化程度(P=0.036)、浸润深度(P=0.001)和远处转移(P=0.002)。结论 HIF-1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GNMT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联系,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达热拜.热达提赵为民曾祥岳杨新辉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
MRI和MSCT评估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疗效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术前新辅助治疗现在已作为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对于新辅助之后患者的分期评估尤为重要并且将决定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本研究将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
杨新辉王海江刘林帕尔哈提.沙依木朱金峰金博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新辅助放化疗
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估Ⅲ期胃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期胃癌病人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每组51例,入院后均经B超和CT检查。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再行CT复查,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常规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82.35%,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47.06%,剖腹探查率为17.65%,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92.16%,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70.59%,剖腹探查率为7.84%。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Ⅲ期胃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根治率。
王琦三王海江王静东杨新辉尹东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化疗手术
应用空肠间置治疗近端胃癌40例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王海江王琦三王静东杨新辉尹东
关键词:空肠间置反流性食管炎近端胃癌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王琦三王海江陈鹏尹东杨新辉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癌营养状况肠功能
国产单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2005年
目的: 了解使用国产一次性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外科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4年10月采用国产单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7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72例中Dukes分期:A期18例,B期29例,C期25例.9例(12.5%)出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5例(6.94%),伤口感染2例(2.77%);切口疝2例(2.77%);低位前切除45例中,3例(6.67%)控便不良,有正常便意,可控制半成形便,对稀便及水样便控制较差.结论: 应用国产一次性单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性好,经济实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王海江尹东陈鹏赵泽亮杨新辉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器并发症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围手术期影响被引量:38
2013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DO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对手术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5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入组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5例患者术前予以DOS方案化疗(观察组),3个周期化疗后行手术治疗,25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DOS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4.0%,D2淋巴结清扫率(88.0%vs.64.0%)及R0切除率(92.0%vs.68.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3.2±2.5)枚vs.(6.3±2.9)枚,P<0.05];两组手术时间[(230.5±45.6)min vs.(205.6±42.4)min]及术中出血量[(425.5±115.4)mL vs.(210.6±125.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6±2.8)枚vs.(21.2±2.0)枚,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DOS方案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围手术期安全性高,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刘林杨新辉王海江尹东王琦三雷程金博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手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8月~2007年2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IST,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21例。结果:21例全部随访,完全缓解(CR)者2例(9.5%),部分缓解(PR)者11例(52.4%),病情稳定(SD)者5例(23.8%),病情进展(PD)3例(14.3%),其中死亡2例(9.5%)。患者获益(CR+PR+SD)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毒性可耐受。
王海江杨新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治疗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0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305例病人出现并发症76例(24.9%);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的性别、发病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位置、TNM分期、新辅助治疗、术者手术经验及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后并发症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术前合并症、肿瘤位置、TNM分期和术者手术经验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75例(90.2%)病人获得2~48(中位数24)个月的随访,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复发率和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术前合并症、肿瘤位置、TNM分期和术者手术经验。
刘林王海江赵泽亮杨新辉王琦三赵为民雷程金博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并发症
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Ⅲ期胃窦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01~2005治疗的129例Ⅲ期胃窦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的9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率为39.5%。其中局部复发43.1%,远处转移49.0%,两者兼有7.8%。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6个月。术后2年内复发者74.5%、2年后复发者25.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T分级、N分级、肿瘤分期是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分级是影响Ⅲ期胃窦癌术后总的复发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而肿瘤分期是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远处转移常见。T、N分级、肿瘤分期是Ⅲ期胃窦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
方法杨新辉王海江
关键词:胃窦癌复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