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法
- 作品数:54 被引量:5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机制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以突触素 (SYN)标记 36例AIH患者肝穿刺标本的肝星状细胞(HSC)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C、Ⅰ型胶原 (ColⅠ)、Ⅳ型胶原(ColⅣ)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 MMP 1)的表达 ,原位分子杂交方法(ISH)检测MT MMP 1mRNA及组织型金属蛋白酶 1(TIMP 1)mRNA的表达。结果 36例AIH肝组织内SYN阳性HSC主要分布于汇管区、细胞纤维间隔及肝小叶炎症活动部位 ,尤其活动性界面炎部位往往呈聚集性分布 ,周围易见胶原纤维沉积 ,SYN阳性HSC数量与AIH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Knodell)呈正相关关系。ColⅠ、ColⅣ的表达量随AIH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ColⅣ主要分布于活动性炎症区域并随塌陷窦壁呈聚集性分布 ,ColⅠ主要见于纤维间隔及汇管区内 ,为S5~ 6期 (Knodell)AIH肝组织内主要的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MT MMP 1及其mRNA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汇管区周围界面炎及细胞纤维间隔边缘部位间质细胞内 ,周围少部分肝细胞亦呈阳性表达。MT MMP 1及其mRNA表达与AIH肝组织HAI密切相关 ,且随AIH肝纤维化分期而增强 ,于S4~ 5期 (Knodell)表达量最高 ,其后有所下降。AIH肝组织内TIMP 1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进展大致呈递增趋势。
- 李文淑刘旺霞赵景民周光德王松山孙艳玲杨建法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系统,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结合细胞外基质(ECM)特殊染色动态变化观察,分析高、低剂量FFHQKL治疗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各时间段肝组织学及ECM量的变化,评估复方黄芪颗粒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造模结束时以及药物治疗各时间段肝组织内MMP-2、TIMP-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复方黄芪颗粒治疗第2个月、3个月结束时,大鼠肝组织Chevallier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复方黄芪颗粒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在治疗第2个月、3个月结束时,TIMP-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MMP-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可以在蛋白水平增强MMP-2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TIMP-2酶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的降解,从而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
- 张弢李筠赵景民周光德潘登孙艳玲赵雨来杨建法
- 关键词:肝纤维化明胶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肺脏及肺外器官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诱导的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与Cytokeratin(CK)及CD3、CD8、CD2 0、CD6 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 ,对 6例SARS死亡患者的肺及肺外组织进行多种细胞凋亡状况的研究 ,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配体 (FasL)、Bcl 2和P5 3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 ,SARS患者全身多器官组织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 ,尤以肺脏和免疫器官为甚 ,主要的凋亡细胞类型为CK阳性肺泡上皮细胞、终末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CD3+ 细胞、CD8+ 细胞 ,以及少部分CD2 0 + 细胞和CD6 8+ 巨噬细胞。Fas蛋白主要于SARS肺组织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胞膜及胞质内表达 ,而FasL主要分布于SARS CoV感染的靶细胞 ,尤其是上述凋亡细胞内 ,肺及免疫器官内少数细胞亦表达FasL ,但Bcl 2及P5 3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SARS CoV诱导的广泛且迅速的细胞凋亡可能为SARS患者肺脏及免疫器官的主要细胞损伤机制之一 ;SARS CoV诱导的主要凋亡细胞与体内SARS CoV主要的感染靶细胞相吻合 ;表达Fas的致敏T淋巴细胞与表达FasL的靶细胞结合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为SARS CoV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Bcl 2和P5 3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了细胞凋亡过程。
- 孙艳玲赵景民王松山杨建法周光德潘登李文淑于海丽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凋亡免疫系统
-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分子机制。方法选择不同纤维化分期CHB穿刺肝组织和肝硬化外科活检肝组织及健康肝移植供体肝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System法,检测肝组织中COX1、COX2、AngII、AT1及α-SM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内小血管、微血管或肝窦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在CHB肝组织内COX1、COX2、AngII、AT1、及α-SMA在血窦壁、肝内小的门静脉分支、肝动脉分支、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壁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活动期肝硬化肝组织内上述调节分子表达最强(x2=8.8535,P=0.0120)。结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程度与COX1、COX2等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 李志群张丰祝扬赵景民潘登杨建法赵雨来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环氧合酶血管紧张素
- HCV感染者自身抗体对肝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分析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者肝脏详细病理改变,探讨慢性HC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PCA)。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CVRNA载量、HCV基因型,同时检测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依据Ishak病理评价方案对肝活检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总体评分和详细组织病理评价。结果 15例(23.81%)慢性HC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其中ANA阳性9例(14.29%)、SMA阳性2例(3.17%)、AMA阳性3例(4.76%)、PCA阳性2例(3.17%),包括ANA、SMA双阳性1例。自身抗体阳性HCV感染者年龄显著大于自身抗体阴性HCV感染者[(44.80±9.61)岁vs.(34.04±13.18)岁,P=0.005],自身抗体阳性HCV感染者血清ALT、AST、GG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HCV感染者,其中融合坏死和点灶状坏死较重,未见其他临床指标和组织学差异。结论 HCV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会导致以融合坏死和点灶状坏死加重为主的肝脏组织学病变。
- 李文淑赵景民周光德刘树红郭晓东杨建法赵雨来
- 关键词:病理学自身抗体组织学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病理及应用研究
- 赵景民周光德孙艳玲杨建法王德文李文淑陆江阳周先志辛绍杰
- 该课题在国内率先研究报道SARS的肺脏病理损伤特点,发现肺组织内代表性病变为急性渗出性炎、脱屑性肺泡炎及终末细支气管炎、修复性增生3类病变,各类病变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少数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发生早期肺纤维化。提出细胞免疫反应...
- 关键词: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SARS
-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6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为FFBJRGP的临床应用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Chevallier半定量计分系统、酶图法、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方法 ,系统观测高、中、低剂量FFB JRGP治疗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后各时间段肝组织内关键性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包括主要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表达量及酶活性 ,肝星状细胞 (HSC)的活化与增殖状况 ,以及MMP和膜型MMP(MT MMP)mRNA的表达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不同剂量FFBJRGP治疗 3个月、6个月结束时及停药后 3个月和 6个月肝组织Chevallier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 1或P <0 0 5 )。各观察时间段肝组织内TIMP 1和TIMP 2表达量不同程度减少 ,其中高、中治疗剂量组于治疗 3个月结束时降至最低 ,而MMP 2、MMP 13酶降解活性达高峰 ,并维持较高水平至停药后 3个月 ,MMPs和MT MMPs酶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 ,肝组织内TGF β1及其mRNA表达、α SMA阳性HSC数量显著减少 ;Ⅰ、Ⅲ、Ⅳ型胶原降解幅度与MMPs及MT MMPs表达量及酶活性大致呈平行关系。
- 赵景民周光德李文淑王松山孙艳玲杨建法潘登张玲霞郭顺根牛建昭陈菊梅
- 关键词:肝硬化植物药用
- 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9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 (FFBJRGP)抗人体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FFBJRGP治疗前、后(治疗 6个月 )肝穿组织 ,采用Ishak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疗效评价。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POD法和α SMA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双标记显示肝组织内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状况。结果 与治疗前穿刺肝组织比较 ,FFBJRGP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均P <0 0 1) ,肝组织内活化HSC数量明显减少 ,而凋亡的活化HSC数量则显著增加 (均P <0 0 1)。结论 抑制HSC活化、促进活化HSC凋亡可能为FFBJRG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 周光德李文淑赵景民孙艳玲潘登杨建法郭顺根张玲霞陈菊梅
- 关键词:肝硬化植物药用
- Leptin及其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Leptin及其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59例不同病变程度的NASH穿刺肝组织中Leptin及其受体Ob-R、Ob-Rb和Ob-Ra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表达部位和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与NASH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ASH肝组织内,Leptin主要表达于肝腺泡3带脂变区域及纤维化明显的汇管区及其周围的库普费细胞(KC)、单个核细胞(MNC)、肝星状细胞(HSC)内;LeptinmRNA多表达于肝腺泡3带肝细胞内;Leptin受体的定位和分布与Leptin大体一致,其中Ob-Rb表达量较Ob-Ra多;Lep-tin及其受体在NASH纤维化分期(S)组和脂变分级(F)组组间的表达差异性明显(均P<0.05)。结论Leptin及其受体与NASH肝细胞脂变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并可能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NASH肝纤维化过程。
- 丁效蕙赵景民孙艳玲周光德潘登杨建法赵雨来张玲霞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LEPTIN受体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电镜观察 ,对 2例SARS系统尸检病例和 4例多器官多部位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各淋巴亚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核酸原位杂交结合电镜观察 ,作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在体病原学定位及定量检测。结果 6例SARS肺组织均呈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2例尸检肺组织呈急性间质性炎和区域性肺水肿 ,2例尸检和1例穿刺肺组织中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1例尸检和 2例穿刺肺组织呈脱屑性终末细支气管炎及肺泡炎 ,2例穿刺病例见早期肺纤维化及肺泡腔机化。SARS肺外器官 ,2例病程 <12dSARS病例免疫器官呈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及单核细胞样免疫母细胞反应性增生 ,骨髓组织内单核 粒细胞系统相对抑制 ,而 4例病程 >2 1dSRAS病例脾脏中央动脉周围T淋巴细胞增生 ,骨髓像大致正常。体内SARS CoV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和靶器官 ,其中肺脏为主要靶器官 ,支气管、肾、肾上腺、心肌、胃肠道、淋巴组织及睾丸等也为靶器官。肺组织内以CD8+ 细胞浸润为主 ,杂以少数CD4 + 细胞 ;淋巴结及脾脏中CD3+ 、CD4 + 、CD8+ 和CD2 0 + 淋巴细胞亚群呈不同程度减少及比例失衡 。
- 赵景民周光德孙艳玲王松山杨建法孟二红潘登李文淑周先志王业东陆江阳李宁王德文周本成张泰和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发病机制病毒学原位杂交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