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田

作品数:23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林蛙
  • 5篇种群
  • 4篇物种
  • 3篇东北林蛙
  • 3篇动物
  • 3篇线粒体
  • 2篇动物名录
  • 2篇性别决定
  • 2篇遗传分化
  • 2篇中国林蛙
  • 2篇种群遗传
  • 2篇线粒体DNA
  • 2篇厘定
  • 2篇控制区
  • 2篇基因
  • 2篇CYTB基因
  • 1篇电泳
  • 1篇东北农牧交错...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8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辽宁省林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杨宝田
  • 9篇董丙君
  • 8篇周瑜
  • 4篇白秀娟
  • 2篇巴山
  • 2篇李学龙
  • 2篇李丕鹏
  • 2篇陆宇燕
  • 2篇周正彦
  • 2篇马建章
  • 1篇刘忠军
  • 1篇周兵
  • 1篇张雷
  • 1篇徐昕
  • 1篇温铁峰
  • 1篇戴建华
  • 1篇张爱武
  • 1篇陈炳耀
  • 1篇于佳琳
  • 1篇赵梓伊

传媒

  • 5篇长春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辽宁林业科技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无尾类发声器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的发声器官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林蛙有独立的前杓状软骨和枕声带,而花背蟾蜍则没有上述结构。花背蟾蜍的声带侧部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并且前端有一对肉质化的纤维小球,喉室末端有一对后膜,而中国林蛙的声带侧部由无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肉质化纤维柱状结构,喉室的末端无后膜结构。前者的声带中部为一对厚度均匀的膜系结构。而后者声带中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林蛙的声囊类型为咽侧内声囊,花背蟾蜍的声囊类型为咽下内声囊。统计分析表明二者声带中部的相对长度和宽度分别存在显著性和极显著性的差异。最后,初步分析了喉部结构差异对声音产生的影响,为揭示蛙科与蟾蜍科叫声特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雷赵梓伊陆宇燕李丕鹏宋阳周正彦周兵杨宝田董丙君
关键词:发声器官蟾蜍
东北粗皮蛙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5年
本文通过对东北粗皮蛙29个样本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获得587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和895bp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合并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共定义14个单倍型,16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性(H)为0.70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438,表明东北粗皮蛙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种群内变异占全部遗传变异的98.13%,群体间没有遗传分化(FST=0.0187),因此应加强对东北粗皮蛙野生种群的保护。
李学龙杨宝田
关键词: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
东北狍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东北狍(Capreolus capreolus)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所得PCR 产物经纯化后克隆测序,得到622 bp的核苷酸片段,多态位点数(S)为351,核苷酸多样性(Pi)为0.349 2,平均 核苷酸差异数(X)为166.238。狍的mtDNA D-loop区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大,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宝田马建章
关键词:MTDNAD-LOOP
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与吉林爪鲵(O.zhangyapingi)的遗传多样性
2018年
辽宁爪鲵和吉林爪鲵分布于中国辽宁和吉林东部的狭窄区域。本研究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爪鲵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为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共采集73个样本,其中辽宁爪鲵30个样本,吉林爪鲵43个样本。结果表明,两种爪鲵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但吉林爪鲵略高于辽宁爪鲵;辽宁爪鲵种群间存在较小遗传分化,而吉林爪鲵种群间无遗传分化;辽宁爪鲵和吉林爪鲵种群均呈现多系的谱系结构,建议将两个物种分别作为一个管理单元加以保护。
栾东岳原野徐昕董丙君杨宝田
关键词:CYTB基因
基于ISSR标记的辽宁4个东北林蛙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辽宁是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主要分布地之一,种群数量巨大,其群体遗传多样性有待评估。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东北林蛙4个种群105个样本进行研究,5个引物共获得44条清晰谱带,4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率均大于75%,Nei s基因多样性为0·2851,Shannon信息指数为0·4476,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遗传分化系数、Nei s遗传距离、AMOVA分子变异巢式方差分析和F-统计量等遗传参数的统计结果表明,辽宁东北林蛙种群间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析认为,自然屏障(高山和平原等)以及栖息地片段化是其遗传分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周瑜杨宝田陆宇燕巴山周正彦李丕鹏
关键词:东北林蛙ISSR遗传分化
中国雨蛙属Hyla的分类研究进展
2016年
雨蛙属Hyla主要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亚洲东部、非洲西北部和美洲北部;目前全世界已知35种;中国现已知8种及7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综述了中国雨蛙属Hyla物种的分类研究历史及进展,雨蛙属Hyla分类中亟待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我国产华西雨蛙是否为H.annectans,及所属各亚种的分类地位问题,需结合H.annectans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分析;2)秦岭雨蛙H.tsinlingensis是否成立,以及和我国产华西雨蛙H.annectans各亚种之间关系问题;3)华南雨蛙H.simplex两亚种是否成立,以及华南雨蛙海南亚种H.simplex hainanensis和昭平雨蛙H.zhaopingensis关系问题,需与H.simplex模式产地标本进行比较分析。
于佳琳董丙君杨宝田马巍威
关键词:物种
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厘定被引量:2
2022年
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爬行动物研究文献,并结合相关分类网站进行系统总结,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进行厘定。截至2021年底,辽宁省共记录爬行动物2目10科18属32种。与原名录相比,更改了2目、5科、10属、21种共38处,同时,简要叙述了分类变动史。
宁俊赵济川周瑜杨宝田董丙君
关键词:爬行动物厘定
东北区狍遗传多样性及性别基因鉴定研究
狍是一种重要的狩猎动物,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但由于过量捕猎,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所以,对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保护好有限的野生狍资源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分子水平的研究是目前进行野生动物遗...
杨宝田
关键词:性别决定机制狩猎种群遗传结构
辽宁省两栖动物名录厘定被引量:1
2022年
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两栖动物研究文献,结合相关分类网站进行系统总结,对辽宁省两栖动物名录进行厘定。截至2020年底,共记录辽宁省两栖动物2目6科11属16种。与原名录相比,更改了1科、3属、8种共12处,新增花蟾属、腺蛙属、侧褶蛙属3属,辽宁爪鲵、桓仁林蛙2新种。同时,简要叙述了分类变动史。
宁俊赵济川周瑜杨宝田董丙君
关键词:两栖动物厘定
辽宁省林蛙分类及分布被引量:1
2023年
辽宁省林蛙资源十分丰富,是华北区和东北区林蛙分布最多的省份,省内分布的林蛙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太行林蛙R.taihangensis、桓仁林蛙R.huanrensis和韩国林蛙R.coreana。为进一步加强对野生林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该文对分布在辽宁省内的几种林蛙进行分类历史和分布范围的整理总结,以期对林蛙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贺晨赵济川赵文元孙慧君周瑜杨宝田董丙君
关键词:林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