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宏峰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大鼠
  • 2篇梗死
  • 2篇梗死区
  • 2篇非梗死区
  • 1篇凋亡
  • 1篇心肌超微结构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细胞
  • 1篇肌细胞
  • 1篇胶原
  • 1篇梗塞
  • 1篇WISTAR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贾志梅
  • 2篇齐国先
  • 2篇杨宏峰
  • 2篇贺王伟

传媒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TNF-α、caspase-3、AngⅡ、凋亡细胞检测、透射电镜、Bcl-2及p53的mRNA检测。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术后1~4周,可见心梗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指数升高;AngⅡ水平逐渐升高;心肌间质可见明显TNF-α表达;p53mRNA上升,Bcl-2mRNA下降。术后2~4周,caspase-3阳性染色产物的心肌细胞数量增多。结论:(1)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2)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TNF-α上调及caspase-3活化可能与非梗死区细胞凋亡有关。(3)非梗死区细胞凋亡与凋亡基因p53及Bcl-2相关。
贾志梅贾志军贺王伟杨宏峰齐国先
关键词:心肌梗塞WISTAR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测(TUNEL标记),透射电镜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RT-PCR)。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透射电镜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核质分布均匀,染色较淡,胞浆内线粒体膜完整,嵴清楚;术后1~4W心梗组可见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变,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术后2~4W心梗组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Ⅰ型胶原mRNA上升。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出现间质纤维化。间质胶原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贾志梅贾志军杨宏峰贺王伟齐国先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