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玮璟

作品数:49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胎儿
  • 9篇妊娠
  • 8篇染色
  • 8篇染色体
  • 8篇超声
  • 7篇产前
  • 5篇绒毛
  • 5篇胎盘
  • 5篇产前诊断
  • 4篇羊水
  • 4篇孕期
  • 4篇早孕
  • 4篇染色体异常
  • 3篇早孕期
  • 3篇胎儿染色体
  • 3篇流产
  • 3篇畸形
  • 3篇监护
  • 3篇宫内
  • 3篇过期妊娠

机构

  • 35篇暨南大学附属...
  • 8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博罗县人民医...

作者

  • 42篇李玮璟
  • 9篇史珊珊
  • 7篇闫瑞玲
  • 6篇潘观玉
  • 5篇查庆兵
  • 4篇吴珍生
  • 4篇罗新
  • 4篇李瑞满
  • 3篇杨艳东
  • 3篇黄以萍
  • 3篇王自能
  • 3篇王雪勤
  • 3篇向静文
  • 3篇施资坚
  • 2篇郝敏
  • 2篇石晓蓝
  • 2篇林少宾
  • 2篇王志新
  • 2篇张永良
  • 1篇彭雪梅

传媒

  • 4篇家庭健康(医...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产前诊断...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家庭医学(上...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计...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足月妊娠胎盘绒毛合胞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应用透射电镜对12例足月妊娠胎盘组织合胞体细胞合成区和运输区的微绒毛和线粒体进行体视学测试,结果发现合成区微绒毛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均大于运输区,线粒体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也大于运输区。表明胎盘合胞体细胞合成区功能比运输区活跃,能量代谢增加。
李玮璟王自能
关键词:足月妊娠胎盘体视学
母血AFP和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对评估胎儿贫血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贫血母血AFP(MSAFP)水平和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MCA-PSV)的相关性并用胎儿血红蛋白(FHB)值验证其相关性,评价MSAFP和MCA-PSV对胎儿贫血病例的临床预测和监护意义。方法:对32例怀疑有胎儿贫血病例(自体免疫性胎儿贫血4例,地中海贫血11例,B19微小病毒感染10例,胎盘血管瘤7例)进行55次MSAFP和MCA-PSV测量,对于MCA-PSV异常病例抽取脐带血,共获得19份胎儿血液标本,测定FHB含量。结果:MSAFP与MCA-PSV有相关性(n=55,r=0.57,P<0.01)。19例胎儿血标本检查共15例贫血标本,其中4例假阳性病例的MSAFP正常。贫血胎儿的MSAFP明显高于非贫血胎儿,地中海贫血和免疫溶血性贫血病例MSAFP升高比MCA-PSV升高早15-20d,B19病毒感染和胎盘血管瘤导致的贫血病例MSAFP升高则比MCA-PSV晚10-12d(P<0.05)。MSAFP(r=-0.87)和MCA-PSV(r=-0.67)与FHB水平有相关性。结论:胎儿宫内贫血时MSAFP水平升高的时间和程度比MCA-PSV的变化更具有预测和监护意义,而且两者间呈相关性。因此,MSAFP和MCA-PSV可能是临床预测和监护不同程度胎儿宫内贫血最有价值的联合测量指标。
李玮璟刘建强吴珍生
关键词:胎儿贫血甲胎蛋白类
妊娠40周后伴胎儿过熟综合征胎盘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研究足月妊娠后出现胎儿过熟综合征的病因,为提高对过期妊娠临床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对12例足月妊娠后伴胎儿过熟综合征胎盘进行观察。结果:过熟综合征胎盘线粒体等细胞器出现缺氧、老化等形态学改变,观察到细胞基底部细胞突起的形态退变过程及合胞体细胞微绒毛形成的特殊结构。结论:胎儿过熟综合征的直接病因是由于胎盘老化、缺氧,使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甚至胎盘功能失代偿。提示临床应在妊娠足月后严密监测胎盘功能并及时发现,及时终止妊娠以预防胎儿过熟综合征的发生。
李玮璟王自能黄以萍
关键词:胎盘超微结构过期妊娠电镜
复杂性双胎的产前诊断和监护
近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双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复杂性双胎问题也日显突出。双胎围生期并发症与胎盘绒毛膜性密切相关,绒毛膜性的确定是处理复杂性双胎的前提,早期决定绒毛膜性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羊水量是双胎输血综合症T...
李玮璟
关键词:病理机制产前诊断监护技术
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超声异常特点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胎儿前脑无裂畸形(Holoprosencephaly,HPE)的超声异常特点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产前超声检出HPE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6例胎儿,总结胎儿HPE的超声异常特点,并分析HPE的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结果根据胎儿超声的异常特点,16例胎儿HPE分为无叶HPE 13例(81.25%,13/16)和半叶HPE 3例(18.75%,3/16),未检出其他类型HPE。16例HPE胎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颜面畸形,其中14例(87.50%,14/16)合并其他异常,2例(12.50%,2/16)未合并其他异常。16例HPE胎儿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0例,异常率为62.5%(10/16)。染色体异常类型包括:13三体(7例)、18三体(2例)和嵌合体46,XX,del(7)(q32)[32]/46,XX,der(7)(q32::?)[7](1例)。结论妊娠期胎儿HPE主要依靠产前超声诊断。HPE的染色体异常率较高,当胎儿超声检查提示或诊断为HPE时,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史珊珊闫瑞玲王雪勤向静文李玮璟
关键词:前脑无裂畸形胎儿超声染色体异常
保胎别急着用黄体酮
2011年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中经常遇见的,其实这几位孕妇是不需要用保胎药的。实例1中的孕妇多次流产是因为染色体异常导致胚胎发育不良,而与孕激素和HCG没有任何关系。
李玮璟
关键词:保胎药黄体酮胚胎发育不良多次流产HCG
多胎妊娠的介入性产前诊断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的选择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2例多胎妊娠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的选择及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32例多胎妊娠(66例胎儿),其中65个胎儿行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32例多胎妊娠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胎12例、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MCTA)三胎1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tic,DCDA)双胎18例、三绒毛膜三羊膜囊(Trichorionic triamniotic,TCTA)三胎1例,根据孕周及绒毛膜性质为每个胎儿选择不同的介入性产前诊断。其中,1例(8.33%,1/12)MCDA双胎之一染色体异常(46,XY和45,X),2例(11.76%,2/17)DCDA双胎之一染色体异常(46,XY和45,X;46,XY和47,XY,+18),其余胎儿核型正常。结论胎儿超声检出异常的多胎妊娠应根据绒毛膜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合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为每例胎儿分别取样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MCDA双胎,双胎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相对于绒毛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而言,能更好地反映各个胎儿的染色体核型。
史珊珊施资坚潘观玉查庆兵李玮璟
关键词:产前诊断多胎染色体异常
产前检查=给孩子买份健康保险
2009年
怀孕的你,作产前检查了吗? 如果没有,或者还没准备去,是不是因为有如下的想法一直不去呢?
李玮璟
关键词:产前检查健康保险孩子
早孕期联合筛查标记物的临床价值
2015年
随着医学和超声技术的进步,早孕期筛查已被国际公认为合理有效的染色体异常和早期胎儿结构异常的有效筛查方法。随着早孕期筛查技术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早孕期筛查标记物被发现和广泛应用。"倒金字塔"[1]的概念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早孕期联合筛查标记物与染色体异常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发现,唐氏儿早孕期颈后皮肤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
李玮璟
关键词:早孕期筛查方法筛查标准筛查技术心脏畸形血清学筛查
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剖宫产时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吸入氧浓度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3组(n=10)。Ⅰ组(吸空气),Ⅱ组(吸体积分数为30%O2),Ⅲ组(吸体积分数比为50%O2),术中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3组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脐带血血清S100B浓度、乳酸值、血气的变化,取胎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体视学的方法对绒毛微血管体视学进行研究。【结果】3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新生儿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aCO2、PaO2、Hct、Hb、脐带血血清S100B浓度比较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脐血乳酸值与Ⅰ、Ⅱ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盘绒毛微血管的长度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Ⅲ组与Ⅰ、Ⅱ组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中,围术期吸体积分数为30%和50%的氧组与空气组相比都能增加产妇及新生儿的氧含量,从而证明了产妇吸氧的必要性,通过3组乳酸值和胎盘体积密度的比较,围术期吸体积分数比为50%的氧浓度略优于吸30%的氧浓度,但是考虑到有氧自由基的损伤,故推荐围术期吸入30%的氧浓度。
彭雪梅邹启荣李玮璟李瑞满王华东
关键词:新生儿氧浓度剖宫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