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口腔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头颈
  • 2篇头颈部
  • 2篇细胞癌
  • 2篇下颌
  • 2篇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颈部
  • 2篇激酶
  • 2篇骨细胞
  • 1篇带蒂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带血管蒂腓骨

机构

  • 12篇沧州市中心医...
  • 5篇沧州医学高等...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李强
  • 9篇陈勇
  • 8篇闫威
  • 5篇刘霞
  • 4篇马超
  • 4篇郭燕军
  • 3篇刘国林
  • 2篇陈巧力
  • 2篇史炳霞
  • 2篇范龙坤
  • 2篇南桂英
  • 2篇孟召霞
  • 2篇张静
  • 2篇王伟
  • 2篇王浩
  • 2篇张冉
  • 1篇刘凤海
  • 1篇赵瑾
  • 1篇李兴德
  • 1篇王明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不同入路及前附着松解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35例(40侧关节)、B组(传统耳前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2例(46侧关节)、C组(改良耳屏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50例(58侧关节)、D组(改良耳屏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6例(51侧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各组组内及组间患者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差异,各组组内及组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组间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及耳前麻木、明显瘢痕发生率。结果 术后4组患者MMO均经历较术前缩小再逐渐增大过程,术后1个月复诊时等离子双极射频松解(B+D)组较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A+C)组对患者MMO影响更小(P <0.05);4组患者术后VAS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B+D)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显著低于(A+C)组(P <0.05);术后6个月4组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均高于95%,组间对比无差异(P> 0.05);改良耳屏切口(C+D)组患者较传统耳前切口(A+B)组患者耳前麻木发生率更低(4.59%vs. 12.79%,P <0.05)。(C+D)组患者明显瘢痕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B)组(3.67%vs. 23.26%,P <0.05)。结论 改良耳屏切口在耳颞神经保护方面优于传统耳前切口,瘢痕隐蔽。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在张口度恢复、疼痛控制等方面优于手术刀/组织剪刀。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改良耳屏切口联合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关节盘前附着可作为推荐的手术方案。
王浩王伟李强闫佳煊聂巍郭燕军闫威陈勇
关键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COX-2、VEGF-c及ERK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022年
目的分析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舌鳞癌手术切除标本95例,另选取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OX-2、VEGF-c及ERK表达情况及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对患者随访2年,分析COX-2、VEGF-c及ERK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舌鳞癌组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舌鳞癌有淋巴结转移者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病理分期Ⅲ~Ⅳ期者COX-2、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中低分化者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者(P<0.05,P<0.01)。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者的2年生存率低于COX-2、VEGF-c及ERK阴性表达者(P<0.05)。COX-2、VEGF-c及ERK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COX-2、VEGF-c及ERK阴性表达者。肿瘤中低分化、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COX-2、VEGF-c、ERK阳性表达是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OX-2、VEGF-c及ERK在舌鳞癌中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情况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刘霞李强陈勇赵淑娟郭荣珍史炳霞陈巧力南桂英孟召霞张冉张静
关键词:舌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预后
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应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术后能正常行走。结论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其他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是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陈勇李强闫威
关键词:腓骨瓣下颌骨重建
一种手术用撑开器
本发明涉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术用撑开器,包括两个伸缩式撑开结构以及横向间距调节机构,其内部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横向螺纹套筒、对称式安放于横向螺纹套筒内部且在横向螺纹套筒转动时产生同步运动、并带动两个...
魏校通 吴晓沛 田志峥嵘 赵凤云 高静陈勇史炳霞 赵淑娟李强 孙安君闫威
颈部MRI对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颈部MRI对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93例头颈部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评价MRI常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MRI结合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MRI常规诊断对cN0和cN+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6%和83.7%。MRI常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77.6%、80.5%、83.7%、73.6%、0.58。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短/长径比(χ^(2)=33.397,P<0.001)、淋巴结边缘情况(χ^(2)=11.656,P=0.001)是影响MRI诊断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MRI结合危险因素对cN0和cN+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3%和90.6%,较常规诊断分别提高了10.7%和6.9%。结论淋巴结边缘情况和/或淋巴结短/长径比是影响MRI诊断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兴德赵瑾王井润王明李强刘凤海史玉峰马丽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淋巴结转移磁共振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病变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龈沟液IL-1β、hs-CRP、LPS水平,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65例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病变组),同期进行正畸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牙周袋及牙根管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种类,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病情程度将患者分组后,采集患者龈沟液,对比不同分组患者龈沟液IL-1β、hs-CRP、LPS水平。结果 65例病变组病原菌检出率为58.26%(67/115),对照组为15.65%(18/115),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患牙牙周袋病原菌检出率100%,牙根管牙髓病原菌检出率5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牙周袋病原菌检出率100%,牙根管牙髓病原菌检出率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患牙弯曲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肠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属、棒状杆菌属的分布率分别为71.64%、52.24%、80.60%、34.33%、25.37%、1.49%、29.85%;对照组患牙弯曲菌属、放线菌属、奈瑟菌属的分布率分别为27.78%、22.22%、72.22%,两组患者各菌属分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源性牙周牙髓病变与感染弯曲杆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肠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呈正相关,与奈瑟菌属呈负相关(P<0.05)。轻度患者组龈沟液IL-1β、hs-CRP、LPS分别为(6.40±1.45)ng/mL、(9.45±2.12)ng/mL、(5.28±1.77)×10^(7)EU/L,中度患者组分别为(8.25±1.90)ng/mL、(12.49±2.90)ng/mL、(7.60±2.22)×10^(7)EU/L,重度患者组分别为(10.27±2.42)ng/mL、(15.20±3.78)ng/mL、(11.24±2.29)×10^(7)EU/L。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龈沟液IL-1β、hs-CRP、LPS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显著升高,发病情况与口腔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患者龈沟液IL-1β、hs-CRP、LPS水�
董楠刘霞李强
关键词:病原菌白细胞介素-1Β超敏C反应蛋白
基于“肾主骨”理论分析左归丸对大鼠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基于"肾主骨"理论分析左归丸对大鼠破骨细胞(OC)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雌性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卵巢切除(OVX)加左归丸组、OVX组及对照组各5只,给予相关处理后,制备相应血清。取1日龄Wistar乳鼠制备大鼠OC及成骨细胞(OB)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分别分为6组和3组与上述血清共同培养,检测比较前6组OC所引起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以及后3组OB骨保护素(OPG)及破骨细胞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随之增大。培养第7天时,各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养第7天时,OC+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VX含药血清组及OC+正常血清组,OC+OVX含药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正常血清组; OC+OB+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B+OVX含药血清组及OC+OB+正常血清组; OC+OB+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VX血清组,OC+OB+OVX含药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低于OC+OVX含药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OB OPG及RANKL蛋白表达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OB+OVX血清组OB OPG蛋白表达明显低于OB+正常血清组,OB RANK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OB+正常血清组; OB+OVX含药血清组OB OPG蛋白表达高于OB+OVX血清组,OB RANKL蛋白表达低于OB+OVX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可直接抑制OC,还可通过OB间接抑制OC,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OB OPG、RANKL蛋白表达相关,提示基于"肾主骨"理论的左归丸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李强刘霞陈勇闫威范龙坤马超刘国林郭燕军王沐
关键词:左归丸破骨细胞
OPN、Pyk2、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OPN)、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103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舌癌组)及距肿瘤边缘>0.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织中OPN、Pyk2、p-AKT表达情况,分析OPN、Pyk2、p-AKT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舌癌组OPN、Pyk2、p-AKT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舌鳞状细胞癌患者OPN、Pyk2、p-AKT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Ⅰ~Ⅱ期、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OPN、Pyk2、p-AKT表达阳性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病死率分别高于Ⅰ~Ⅱ期、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OPN、Pyk2、p-AKT表达阴性患者(P<0.05,P<0.01)。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以及OPN、Pyk2、p-AKT表达阳性是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OPN、Pyk2、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上调,与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为舌鳞状细胞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刘霞李强陈勇赵淑娟郭荣珍史炳霞陈巧力南桂英孟召霞张冉张静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骨桥蛋白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口腔黏膜组织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闫威陈勇马超刘国林李强郭燕军李浩渤戴印和张鞠
课题研究通过基因芯片筛查出变化明显的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Skp2及p27蛋白。筛选测定范围拟定于通过文献搜索及基因库内明确的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流式细胞术法比较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病...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转移
骨康方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骨康方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骨康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用于制备空白血清,阳性对照组用于制备骨化三醇含药血清,骨康组用于制备骨康方含药血清。另选1日龄雄性大鼠5只制备成骨细胞,分别用3组血清进行培养。实验结束后比较3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周期情况。结果 5%和10%含药血清培养时,阳性对照组和骨康组培养第7天时成骨细胞增值率最高(P<0.05)。20%含药血清培养时,阳性对照组和骨康组培养第5天时成骨细胞增值率最高(P<0.05)。10%含药血清培养时,骨康组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平均影响率较阳性对照组高(P<0.05)。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培养时,阳性对照组和骨康组处于G0/G1期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而S期和G2/M期比例以及P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骨康组较阳性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阳性对照组和骨康组在20%含药血清培养时处于G0/G1期比例均最低,而S期和G2/M期比例以及PI最高(P<0.05)。结论骨康方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且高浓度作用更为显著。
李强刘霞陈勇闫威范龙坤马超刘国林郭燕军王沐
关键词:骨康方含药血清成骨细胞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