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大为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平滑肌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心房
  • 1篇心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循环内皮细胞
  • 1篇右心
  • 1篇右心房
  • 1篇杂音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生成素
  • 1篇舒张
  • 1篇舒张期
  • 1篇舒张期杂音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李大为
  • 4篇蒋树林
  • 3篇贾智博
  • 3篇田海
  • 3篇孙露
  • 2篇刘开宇
  • 2篇吴华
  • 2篇李杰
  • 1篇林于渡
  • 1篇李仁科
  • 1篇陈巍
  • 1篇蒋树
  • 1篇王浩然

传媒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一例被引量:2
2007年
田海蒋树林李大为贾智博孙露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右心房舒张期杂音凹陷性水肿双下肢
TIMP-3基因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及其在大鼠心梗瘢痕中的存活与表达
2008年
我们建立转染TIMP-3基因的平滑肌细胞群(TIMP-3-SMC),证明其能够在心梗瘢痕处存活并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孙露田海刘开宇李大为贾智博蒋树林于渡李仁科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瞬时转染存活瘢痕心梗
TIMP-1和Ang-1基因修饰的BMSC输注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血管生成素(Ang-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输注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携带人T1MP1和(或)Ang-1基因的质粒转染BMSC。结扎Wistar大鼠左冠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大鼠分为TIMP1-BMSC组、Ang-1-BMSC组、TIMP1+Ang-1-BMSC组和Mock-BMSC组,分别于梗死区周边注射相应基因转染后的BMSC悬液;以只注射无血清培养液的模型大鼠为对照组。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交界区心肌凋亡、胶原含量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BMSC输注后4周,TIMP1+Ang-1-BMSC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8.0±2.6)%,短轴缩短率为(43.3±1.5),均高于对照组和Mock-BMSC组(P〈0.05);与对照组和Mock-BMSC组相比较,TIMP1+A时1-BMSC组交界区心肌凋亡减轻、胶原含量减低、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均P〈0.05)。结论TIMP1+An手1转基因修饰的BMSC输注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交界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凋亡减少,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减轻有关。
李杰吴华李大为王浩然蒋树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基因修饰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管生成素
循环内皮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人们在对体内血管内皮损伤判定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循环中存在一定的内皮细胞;而它的数量能作为一种敏感、特异的判定标准。这些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CD146膜糖蛋白,在正常人血中数量极少,而在炎症、免疫应答、感染、肿瘤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数量可明显增加。循环内皮细胞能通过Hladovec法、密度梯度法和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而目前主要是通过免疫荧光筛选的方法进行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可以表明血管损伤的程度或和其相关;而且基本只受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因此,循环内皮细胞能作为一些疾病的标示物。循环内皮细胞来自骨髓来源的循环内皮前体细胞,其黏附和凋亡机制目前所知甚少。综上所述,循环内皮细胞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刘开宇田海李大为孙露贾智博蒋树林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内皮损伤
hAn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体系,并将其转染至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进行培养,进而验证hAng-1的表达。方法:将hAng-1编码序列(互补脱氧核糖核酸)通过酶切,插入至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质粒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鼠MSCs。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Ang-1的表达情况。结果:pcDNA 3.1(+)/hAng-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鼠MSCs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约为15%。同时应用RT-PCR能够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Western blot能够检出hAng-1的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的pcDNA3.1(+)/hAng-1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转染的鼠MSCs中表达,且表达较为持续,为hAng-1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吴华李杰蒋树林陈巍李大为
关键词:MS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