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细胞
  • 5篇股骨
  • 4篇肉瘤
  • 4篇子机
  • 4篇分子
  • 4篇分子机制
  • 3篇尤文肉瘤
  • 3篇增殖
  • 3篇细胞增殖
  • 3篇下肢
  • 3篇内固定
  • 3篇骨科
  • 3篇骨科临床
  • 3篇骨头
  • 3篇股骨头
  • 3篇分子机制研究
  • 3篇MICROR...
  • 2篇地黄
  • 2篇地黄丸

机构

  • 21篇河南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1篇李卫华
  • 14篇王晓
  • 10篇郭建阔
  • 8篇潘华刚
  • 4篇张永乐
  • 3篇李国军
  • 2篇姜峰
  • 2篇刘冰山
  • 2篇张淞
  • 2篇孟涛
  • 1篇邓锦波
  • 1篇孙国涛
  • 1篇庞晓斌
  • 1篇李继锋
  • 1篇张鹏
  • 1篇朱书涛
  • 1篇刘洋
  • 1篇宋雨泽
  • 1篇王保全
  • 1篇赵清辉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取皮植皮并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反取皮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4-59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机器碾轧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3h。所有病例均先行急诊手术室彻底清创,反取皮植皮法缝合固定创面,VSD 5-12天,视创面及反取皮成活情况,小面积皮肤坏死缺损部分行邮票式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3例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患者无1例发生明显感染,经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治疗患者创面75%以上面积成活,对于小部分皮肤坏死创面,后期经邮票式游离植皮或清洁换药后均获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反取皮植皮联合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早期关闭了开放创面,在大大降低了感染率的同时,促进了皮片与创面的贴覆,提高了创面愈合率,改善了关节功能。
李卫华王晓张淞潘华刚
关键词:皮肤移植负压伤口疗法引流术下肢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经DHS内固定术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DHS内固定术治疗的4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骨折愈合组(388例)和骨折不愈合组(24例)。对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1年,24例(5.83%)出现骨折不愈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螺钉深度、螺钉位置、矫正髋内翻、颈干角、骨折类型、Garden对线指数、合并骨质疏松是患者术后出现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操作情况、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Garden对线指数、颈干角是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朱书涛刘洋张明辉李国军姜峰张鹏李卫华王晓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骨折不愈合
一种方便安装的骨科临床髋关节整复固定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的骨科临床髋关节整复固定器,其结构包括:穿戴槽、魔术贴、缠绕轴、限位层、固定主体,穿戴槽与魔术贴相通,缠绕轴内侧与魔术贴为一体化结构,限位层嵌入于缠绕轴的顶层中心;本发明由固定主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
宋雨泽李继峰李卫华姜峰朱萍
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小鼠模型凋亡信号转导的影响
2016年
SELEX技术筛选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核酸适配子,合成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观察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干预NOD/SCID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及P210、P53、TNF-α、bcl-xl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瘤块,制备成瘤细胞混悬液,再尾静脉接种于NOD/SCID小鼠,实验成功建立了全身播散型白血病模型,对实验小鼠行随机分组,以RT-PCR法检测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治疗小鼠体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ELASA法检测小鼠P210、P53、TNF-α、bcl-xl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体内融合基因bcr-abl及融合蛋白P210表达水平,能提升P53表达,抑制TNF-α、bcl-xl过度表达,其抑制效果与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通过干预CML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表达的融合蛋白P210,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途径,有效阻断了CML传变的进展,揭示了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干预CML疾病的微观机理。
王保全孟涛瞿静李卫华郭建阔申智慧赵清辉庞晓斌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microRNA-199b-5p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microRNA 199b-5p(miR-199b-5p)在尤文肉瘤细胞系中的功能,分析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人尤文肉瘤细胞系A673、TC252,分别以miR-199b-5p寡核...
李卫华王晓潘华刚郭建阔
关键词:尤文肉瘤细胞增殖C-KIT
microRNA-143通过Bcl-2激活caspase-3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检测miR-143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miR-143转染后,检查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RT-PCR,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组化检测来分析miR-143在骨肉瘤进展...
李卫华王晓李国军郭建阔
关键词:骨肉瘤BCL-2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 1 月至 2011 年 6 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 19 例 Ruedi-AllgowerⅡ、Ⅲ型 Pilon 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伤后7~14 d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根据Tornetta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中出血量80~12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110 mL。所有患者获12~3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愈合时间3~1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深部感染、骨髓炎及骨不愈合;2例切口不愈合、1例钉道感染,经清创换药及负压吸引后愈合。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 例。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 Pilon 骨折能有效维持解剖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创面与骨折愈合。
李卫华王晓郭建阔潘华刚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
六味地黄丸预防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防治效果不理想,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ONFH的可行性及分子机制,为预防激素性ONFH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成年健康昆明小鼠36只,体重40~50g,平均46g,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A组)、马血清/激素组(B组)、马血清/激素/六味地黄丸组(C组)。B、C组均2次腹腔注射马血清,2次剂量分别为10mL/kg及5mL/kg,间隔2周;第2次注射马血清同时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45mL/(kg·d),共5d,制备激素性ONFH小鼠模型。于应用激素同时B组灌服生理盐水10mL/(kg·d),C组灌服六味地黄丸2g/(kg·d);A组同时间点肌肉注射及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于第1次激素注射后2、4、8周处死小鼠,大体观察股骨头情况,取双侧股骨头及肝脏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C组分别于第2次腹腔注射马血清后死亡2只及1只小鼠,余小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3组各时间点股骨头外观、形态及关节软骨面均正常。组织学观察示A组各时间点肝脏及股骨头均正常。B组第1次激素注射后2周肝细胞肿胀,细胞内可见小脂肪空泡,肝索结构不清,肝窦变窄;股骨头区骨小梁纤细、稀疏,部分可见断裂;且随时间推移,变化愈显著。C组各时间点肝脏及股骨头与A组相似。B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高于A、C组(P<0.01),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时间点B组与A、C组比较,股骨头骨保护素局部表达阳性率下降,骨保护素配体局部表达阳性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检测示B组较A、C组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间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具有改善骨代谢、保护骨细胞、降脂等作用,可通过抑制小鼠股�
李卫华王晓刘冰山张永乐邓锦波孙国涛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六味地黄丸骨保护素骨保护素配体小鼠
一种骨科临床手术牵开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手术牵开器,其结构包括转片、螺杆、固定螺纹片、连动推板、牵引机构,转片焊接在螺杆顶部,螺杆中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螺纹片中端内部并且螺纹连接,连动推板两侧推动两侧的主连板往外侧进行连动扩开,主连...
郭建阔李卫华汪波马桦
一种骨科临床用可更换调整的下肢夹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用可更换调整的下肢夹板,其结构包括主体、绑带、穿戴布层,主体的端面设有绑带,绑带设有三个,且绑带固定安装在主体的端面,穿戴布层卡设安装在主体的内侧端面;主体包括调节结构、支撑护具、夹板结构、固定卡...
郭建阔李卫华汪波马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