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分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测量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为诊断前发际线异常和重建正常前发际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体观察和测量205例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按年龄分组,18~29岁为青年组共64例,30—49岁为中年组共75例,5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66例,对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正常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有直线型、中尖直线型、后弧线型和前弧线型4种,青中年组直线型发际线居多,分别占组内48.40%和37.33%,老年组多为前弧线型占34.80%。中发际线(A)均值为6.42cm(5.00~8.50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发际线与面部长度比值均数为0.30(0.22~0.37),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老年组分别与青年和中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和中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发际线(B)均数为5.83cm(3.50~8.00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发际线(C)均数为8.34cm(5.50~10.50cm),组间方差分析结果:青年组分别与中年和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男性前发际线形状和高度与年龄有关,青、中年人多为直线型发际线,老年人前弧线型发际线居多;自30岁起前发际线从两侧开始逐渐后退,50岁后累及中央,表现为整个前发际线后退。
- 赵茹高景曹海茹
- 关键词:成年男性
- 定位装置对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定位装置对整形美容外科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3月,选取志愿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每位志愿者先使用传统拍摄法拍摄三组照片,每组照片拍摄角度为左、右45°和左、右90°;30 min后,每位志愿者再使用定位装置拍摄法拍摄三组照片,记录每组拍摄时间。通过Image J软件对每组照片进行距离及角度的测量,对两种拍摄方法测量数据的差值及所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定位装置拍摄法中左、右45°照的角度差,左、右90°照的角度差,以及左、右45°照的距离差均小于传统拍摄法,拍摄时间也明显短于传统拍摄法(P<0.05)。结论:摄影定位装置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整形美容外科头面部医学摄影的一致性,使影像资料更加标准、规范,还缩短了拍照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 高景李竹君俞楠泽曹海茹李子榕郑姣洁陈洁孙琦佟洋刘志飞
- 关键词:定位装置整形美容头面部医学摄影一致性
- 非侵入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临床应用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非侵人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进行塑形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应用JCSO1型非侵入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对40例自愿受试者进行随机、盲法、阴性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分别间隔6d对受试者腹部脂肪堆积部位进行2次(每次治疗自动扫描3次)治疗,对治疗时的局部反应进行即时观察和随访,并分别于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4d进行肝功能及血脂等多项检查。结果40例受试者中,3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完成了应用非侵人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减脂塑形治疗的全部临床试验内容,治疗后局部塑形效果明显,试验组4例受试者自述有局部的微热或轻微的刺痛感,1例受试者末次治疗第7天血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检查结果升高,2周后再复查恢复正常。其他受试者无局部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结论在2次间隔6d,每次不超过500cm^2的治疗面积下,临床应用非侵人性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进行塑形治疗是安全的。
- 许琳王晓军刘志飞曹海茹龙笑
- 关键词:聚焦超声塑形安全性
-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1999年刘腊梅等[1]对哺乳期女性调查得出乳头内陷发生率为8.29%.乳头内陷使局部不易清洁而藏污纳垢、气味异常,哺乳期女性授乳困难,易继发乳腺炎[2].由于乳头形态功能异常,患者也多有自卑、焦虑心理.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切断乳腺导管及乳头平滑肌纤维来改善形态,但患者会丧失哺乳功能.矫正器牵引法治疗乳头内陷,具有操作简单、不切断乳腺导管、最大限度保留哺乳功能的优点[3],但局部血运障碍甚至乳头坏死时有发生[4].我们回顾了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 曹海茹李子榕赵茹
- 关键词:乳头内陷矫正术常见并发症矫正器矫正术后乳腺导管
- 3种乳房整形术后患者疼痛体温引流量对比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对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术后疼痛、引流、体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3种乳房整形手术后的护理重点与要点。方法收集119例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患者围术期疼痛、体温和引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隆乳术后患者疼痛明显。3种术式患者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环法巨乳缩小术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其他2种术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术后发热与患者体质量、乳房肥大下垂程度及乳房切除组织量呈正相关,r值为0.277~0.543(P<0.05)。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后引流量大,疼痛明显,应重点做好疼痛和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后1 d患者发热症状最明显,应在术前关注患者的各项测量值,有重点地进行发热护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术患者疼痛与引流量与注射层次、手术损伤层次有关,根据术前乳腺B超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疼痛和引流护理。
- 曹海茹崔颖王云艳瞿秀琴段娟
- 关键词:乳房整形疼痛体温引流量护理
- 一种连袜吸脂塑身裤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袜吸脂塑身裤,包括裤体、第一拉链、加大弹力区域、内衬、自粘扣、弹力袜、第二拉链和隐形挂钩,裤体臀部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加大弹力区域,裤体裤腿的两侧外壁上安装固定有第二拉链,裤体裆部的底端外壁上安装固定...
- 李子榕高景张红梅马雪静揭小燕曹海茹盛敏孙琦瞿秀琴王兴 全玉明刘娟王春虎
- 文献传递
- Abbe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6
- 2008年
- 先天性双侧唇裂是妊娠初3个月,由于遗传或环境,胚胎原口周围组织发育受阻而致上唇融合缺陷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如组织移位和组织缺损比较严重,并累及皮肤、肌肉、骨和软骨,畸形较复杂,兼之后天继续发育异常的患者,Ⅰ期可以直接缝合进行修复,但经过修复后的唇外形,留有明显瘢痕,仍需要经历再次或多次手术修复畸形。Abbe瓣是以下唇动脉及周围组织为蒂的下唇瓣,不仅提供了额外的皮肤、肌肉,有效地矫正上唇过紧的畸形外观,同时携带红唇黏膜,能模拟唇珠形态,有利于唇弓重建。我科2004年5月-2006年7月,对双侧唇继发畸形患者应用Abbe瓣的方法矫正上唇畸形,获得良好效果。由于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唇外形,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现报道如下。
- 王云艳李子榕曹海茹
- 关键词: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围手术期护理ABBE瓣带蒂皮瓣修复
- Poland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09年
- Poland综合征又称为胸大肌缺损并指综合征(pectoralis deficiency syndactyly syndrome)等,最典型特点表现为单侧胸大肌缺损合并同侧短、并指等复合畸形,在女性则可能同时表现为乳房、乳头乳晕发育小或缺如等畸形。先天性胸大肌的胸肋部发育不全或缺损为此病的诊断标准。1941年由Poland首先发现。此畸形极为少见,病因不明。
- 马雪静王云艳李子榕曹海茹
- 关键词:POLAND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复合畸形胸大肌乳头乳晕病因不明
- 牵引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牵引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会出现不同程度血运障碍。用激光多普勒散斑血流仪测量手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验证不同等级血运障碍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差异,探讨手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变化趋势,以及健康女性乳头乳房皮肤微循环模式。方法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对37例72侧女性先天性内陷乳头行钢丝矫正器牵引矫正术,手术组患者年龄21~51(27.4±1.8)岁。同期纳入34例65侧健康女性正常乳头作为对照组,年龄18~50(26.5±1.7)岁。2组均用激光多普勒散斑血流仪PeriCam PSI系统测量乳头、乳晕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对照组测量1次,手术组在术后2、5 d、1个月重复测量3次。结果对照组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37.77±22.94),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68.94±10.43),乳头与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P<0.001)。手术组术后2 d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79.57±41.48),与对照组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37.77±22.94)相比,手术会导致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加,术后5 d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降低(167.28±38.16),术后1个月时趋于正常(131.45±39.64)。当乳头出现皮肤破溃或部分坏死等血运障碍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降低(118.63±58.66),术后乳头血运障碍分级获得数据支持。结论正常女性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手术会导致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增加,术后发生血运障碍导致乳头皮肤破溃或局部坏死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降低。乳头皮肤完整性可作为临床观察关键点,经术后换药处理,乳头皮肤破溃全部愈合,至1个月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恢复正常状态。
- 曹海茹王友彬赵茹朱琳王晓军
- 关键词:乳头内陷先天性微循环灌注血运障碍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局部和全身症状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女性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病理表现,试探讨症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选择2003年4月—2008年12月在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行取出术患者100例作为注射组,选择同期行假体植入隆乳术患者100例作为假体植入组。按照入选条件筛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记录研究内容(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前体温最高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局部症状以硬结和疼痛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74%和58%;全身症状为注射组体温较假体植入组高(t=8.528,P<0.01),升高幅度虽然不大,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注射组体温升高与注射量呈正相关(P<0.05),与注射年限无相关性(P>0.05)。病理结果提示:出现慢性炎性反应、巨细胞反应和肉芽肿形成的总发生率为78%。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人体后,易引发异物反应,慢性炎症会导致全身性症状,即体温与健康女性相比有升高,且注射量越多,机体针对异物的免疫反应越强烈。建议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女性,应尽早取出异物。
- 曹海茹李玉玲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