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泊
- 作品数:21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祁连山地区降水与地形的空间变化及其地貌演化意义
- 构造、气候、地表侵蚀和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是理解地貌如何演化的基础。在气候要素中,降水对地表侵蚀的贡献最为显著,同时降水的空间变化也可以造就区域地形特征的差异。然而在海拔较高、地形高差较大的活动造山带,区域地形通...
- 耿豪鹏潘保田黄波曹泊高红山
- 关键词:降水地形地貌演化
- 祁连山东段全新世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5
- 2013年
- 全新世期间西北地区河流普遍发育多级河流阶地,而关于其形成原因和过程仍不甚明了。我们对祁连山东段13个河流横断面的全新世阶地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利用^(14)C测年方法对阶地的形成年代进行了限定。结果显示,全新世河流下切主要发生在7.5~3.0ka B.P.,通过对比河流下切年代与区域气候变化,发现河流下切集中的3个时段(5.9~7.2ka B.P.,4.2~5.2ka B.P.和2.4~3.3ka B.P.)对应于区域气候较湿润时期,相对较高的径流量与植被覆盖较好、沉积物供给较低的条件下,河流发生下切。全新世河流的多次下切指示一次完整的河流下切过程可能是通过多次下切与短暂的堆积过程交替而完成的,但由于局地状况的差异,这种过程可能被高差较小的阶地记录下来,也可能被河流侧蚀抹掉。不同河流对气候响应的敏感性有差异,较大河流对短期的气候变化响应不敏感,主要受长尺度气候变化的控制作用。
- 胡小飞潘保田高红山胡振波曹泊李清洋耿豪鹏
- 关键词:祁连山东段全新世河流阶地年代学气候变化
- 冰川运动速度研究:方法、变化、问题与展望被引量:8
- 2020年
- 冰川运动将积累区获得的物质输送到消融区,维持着冰川的动态平衡。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大部分冰川面临着剧烈的退缩,而冰川运动变化则较为复杂,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冰川运动速度的提取方法、冰川运动速度时空分布与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另外,还探讨了目前冰川运动速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基于测杆的方法能够获得精度较高的测量数据,但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基于遥感数据自动化提取的方法应用广泛,但影像之间的配准以及海量数据的计算是当前阶段制约冰川运动速度研究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无人机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为冰川运动速度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支撑,但二者在冰川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冰川运动速度的分布及其变化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冰川厚度的变化可能是全球大部分冰川运动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在单个冰川系统上,冰川运动速度变化较为复杂,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云计算平台的使用,物联网、无人机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等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星、空、地协同观测的出现将会极大促进未来冰川运动速度研究的发展。此外,冰川动力学过程也将备受关注,成为未来冰川运动研究的热点问题。
- 管伟瑾曹泊潘保田
- 贡嘎山东坡雅家梗与南门关冰期的定年
- 王杰张国梁曹泊王军
- 祁连山中段大河区域阶地变形与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 青藏高原的扩展过程是理解板块理论体系下岩石圈演化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处于高原最东北缘的祁连山在晚新生代以来经历了较强烈的抬升变形,并且在第四纪以来持续抬升并向北扩展,它最新的扩展抬升过程就成为研究高原变形的一个关键问题。
- 胡小飞潘保田范育新王军胡振波曹泊李清洋耿豪鹏
- 关键词:山间盆地河流阶地光释光褶皱变形
- 祁连山东段河流地貌与构造变形
- 胡小飞潘保田高红山李琼曹泊耿豪鹏
- 早全新世沙沟河古洪水沉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 2010年
- 对沙沟河一级阶地河漫滩ZJDZ剖面中360个样品的粒度,矿物的成分含量及pH值等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关键层位进行了一共6个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10.9~4.0kaB.P.期间沙沟河发生多次大规模洪水,10.9~7.0kaB.P.期间沙沟河发生20次左右大型洪水,洪水重现期为0.40ka,其中,10.9~9.0kaB.P.期间洪水的规模逐次增加,9.0~7.0kaB.P.期间洪水的规模有所减小;7.0~4.2kaB.P.期间至少有过4~5次大型洪水,洪水的重现期为0.71ka。洪水事件主要发生在比较湿润的气候背景下,高频率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频繁的干湿波动有关。
- 王军高红山潘保田杜功元李宗盟曹泊吉亚鹏
- 关键词:早全新世古洪水粒度气候变化
- 冰川变化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0年
- 总结分析冰川变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影像数据和方法,探讨全球范围内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分辨率较高时间序列较长的Landsat影像适合大区域长周期的冰川变化研究.ASTER影像在近几年冰川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分辨率达到米级的影像数据适合面积小、精度要求高的冰川变化研究.冰川边界的提取通常采用比值阈值法,同时也应尝试其他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方案.全球范围内,现代冰川退缩速率不尽相同,新几内亚与非洲地区冰川退缩最为严重,反应了低纬度地区的小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更为敏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两极地区冰川规模大,冰川变化相对较小.
- 张国梁王杰潘保田张忱曹泊
-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监测气候响应
- 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 2023年
- 基于2018-12-01至2019-11-30在中国科学院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颗粒物监测仪的数据,获得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M10、PM_(2.5)、PM1在观测期间的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51±8.62)μg·m^(−3)、(4.05±2.36)μg·m^(−3)和(2.47±1.56)μg·m^(−3),低于青藏高原城市地区.PM_(2.5)、PM10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颗粒物年平均一级浓度限值(GB 3095—2012),表明阿里地区洁净的大气本底特征.阿里地区污染源稀少,气象因子成为影响颗粒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尽管阿里地处西风和印度季风的过渡带,西南季风显著影响了阿里站颗粒物浓度变化,季风带来的暖湿气团使季风期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加之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素的季节变化,使大气颗粒物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和季风前大于季风期和季风后期.阿里站处于高寒荒漠环境,大气颗粒物以粗颗粒为主,PM_(2.5)/PM10的平均比值为0.39,与其他地点对比,比值偏低.聚类分析表明,阿里站主要受偏西气团影响.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分析结果表明,PM10、PM_(2.5)、PM1主要潜在源区均分布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由于监测原理的不同和气象因子的影响,MODIS AOD数据与颗粒物浓度数据在12月、7月和8月差异较大,遥感获取的气溶胶参数需要进一步订正提高在高原的适用性.
- 谢会晴邬光剑曹泊于正良石洪发张宇轩黄菊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青藏高原
-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现代冰川变化研究
- 冰川被认为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器和存储器,也与气候变化、水资源、海平面上升和冰川灾害等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冰川变化信息的监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导致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冰川大面积退缩,直接...
- 曹泊
-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