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安民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小胶质细胞
  • 8篇胶质
  • 8篇胶质细胞
  • 5篇凋亡
  • 5篇视网膜变性
  • 5篇细胞凋亡
  • 5篇活化
  • 4篇小鼠
  • 3篇细胞活化
  • 3篇小胶质细胞活...
  • 3篇胶质细胞活化
  • 3篇RD小鼠
  • 2篇遗传性
  • 2篇遗传性视网膜...
  • 2篇视网膜小胶质...
  • 2篇内质网
  • 2篇免疫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约翰霍普金斯...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约翰·霍普金...

作者

  • 13篇曹安民
  • 6篇朱秀安
  • 4篇曾惠阳
  • 2篇郭秀娟
  • 2篇陈雪
  • 2篇吴乐萌
  • 2篇杨丽萍
  • 2篇杨丽萍
  • 1篇王爱玲
  • 1篇唐军民
  • 1篇张纯
  • 1篇蒋健森
  • 1篇徐永胜
  • 1篇张成
  • 1篇陈跃国
  • 1篇柳林
  • 1篇赖声汉
  • 1篇唐岩
  • 1篇王薇
  • 1篇吴庭槐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眼科研究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方法RT-PCR反应测定rd小鼠出生后8、10、12、14、16、18d视网膜MCP-1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峰期MCP-1mRNA及蛋白在视网膜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MCP-1mRNA在rd小鼠视网膜的表达水平于出生后第8d开始升高,12d达高峰。MC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出现于视网膜内层,尤其在内核层细胞及节细胞核周围。结论趋化因子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表达升高,提示MCP-1可能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曾惠阳曹安民朱秀安
关键词:MCP-1视网膜变性RD小鼠
米诺霉素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目的:探讨米诺霉素是否能抑制LPS诱导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过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RT—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等。结果:1.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表达其特异性标记物...
杨丽萍朱秀安曹安民
文献传递
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在光照损伤诱导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取4 -5周龄的Balb/cJ雄性小鼠189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n=27),其中1组(27只)作为对照组,6组(162只)作为实验组。将实验组Balb/cJ小鼠暗适应48h后暴露于光照损伤(波长490 -580nm,光照度3500lx)24h。分别于暗恢复后0h,3h,6h,24h,3d以及7d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感光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验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GRP78/BiP,procaspase-12和cleaved caspase-12,p-PERK,p-eIF2α)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1)光照损伤后视网膜外核层中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并且在暗恢复24h后阳性染色细胞数达到高峰;(2)伴随光照损伤诱导的视网膜变性过程,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内节和感光细胞核中。结论:在光照损伤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激活对于感光细胞的变性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剂可能对此类疾病起到有效治疗作用。
吴乐萌郭秀娟曹安民杨丽萍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内质网细胞凋亡光刺激
SD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2009年
目的对经典的原代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体外纯化培养方法进行简单的改良以提高细胞产量。方法在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McCarthy等的经典方法为基础,寻找适当的初始种植密度,并在初次振荡分离后继续培养以获得多次产出,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进行小胶质细胞纯度鉴定。结果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最宜初始种植密度为1×106/mL,多次分离纯化获得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均达到97%以上的纯度。结论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以适当的初始种植密度和多次振荡分离方法可在保证有效纯度的基础上提高细胞产量。
陈雪张培曹安民
关键词: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种植密度纯化
甲基苯丙胺对CD-1小鼠视网膜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对CD-1小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12只CD-1小鼠腹腔内单次注射大剂量(40mg/kg)甲基苯丙胺。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给药后1d及7d视网膜组织毒性反应。GFAP免疫标记大胶质细胞;CD11b免疫标记小胶质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标记多巴胺细胞及神经末梢改变。结果全部CD-1小鼠耐受该给药方案。给药后1d及7d均发现视网膜大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酪氨酸羟化酶变化不明显。结论全身单次大剂量注射甲基苯丙胺后可能对CD-1小鼠视网膜产生一定毒性作用。
曾惠阳赖虹赖声汉张成曹安民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小胶质细胞酪氨酸羟化酶
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的激活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小鼠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所致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中 ,核因子 κB的表达。方法 通过升高小鼠眼内压造成视网膜缺血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视网膜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比例和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免疫组化标记核因子 κBp6 5亚单位 ,并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做双重荧光标记 ,分析核因子 κB的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时相关系。结果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后最初 2 4h ,视网膜内层厚度增加 ,至 16 8h ,厚度显著减少。再灌注后 6h ,神经节细胞和内核细胞层中p6 5的免疫表达增强 ,至 2 4h达到高峰 ,这一过程与TUNEL标记的时相一致。结论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核因子 κB的激活对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有重要作用 ,对于其起促进凋亡还是起抑制凋亡的作用 ,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陈跃国张成吴庭槐蒋健森曹安民
关键词:小鼠视网膜缺血神经细胞凋亡
感光细胞凋亡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感光细胞凋亡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感光细胞(661W)暴露于 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MGCM),用 TUNEL 和 MTT 方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此外将小胶质细胞暴露于光...
杨丽萍曹安民
文献传递
小胶质细胞在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活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活化表现。方法制备22个原发性RP患者及18个正常人眼的石蜡切片。抗体HLA-DR,CD45及CD68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标记。结果RP患者赤道部视网膜内层出现大量肥大的活化小胶质细胞,部分向变性的感光细胞层浸润。黄斑区小胶质细胞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在视网膜内层明显活化并向感光细胞层浸润;在视网膜内层活化但很少向外核层浸润;视网膜全层未见小胶质细胞活化。视神经及视网膜前膜均见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RP的一种独特的炎性反应方式,在感光细胞变性中发挥一定作用。
曾惠阳曹安民朱秀安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建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以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活化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con focal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MTT、ELISA等方法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纯度在 96%以上,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发生形态改变,CD11b表达上调,释放细胞因子TNF α,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从细胞免疫表型、纯度、形态学和分泌功能等方面都证明,本方法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小胶质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王爱玲柳林朱秀安曹安民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免疫表型CD11B细胞发生表达上调细胞数量
兔眼视网膜下注射N-甲基右旋天冬氨酸诱导视网膜变性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注射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右旋天冬氨酸(NMDA)对神经细胞变性的作用。方法取12只1个月龄有色家兔,视网膜下注射10μl(30mmol/L)NMDA(溶剂为DMEM-F12),形成视网膜隆起,在注射12、24、48h及1周后分别处死家兔,取其视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电镜观察。应用抗Calretinin、Calbindin、PKCα抗体,分别标记视网膜无长突细胞、水平细胞及视杆双极细胞;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技术标记凋亡细胞。结果损伤早期(12~24h),实验组视网膜可见散在细胞核固缩浓染的光感受器细胞,并有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早期严重变性;中期(48h)视网膜各层神经元均出现病理性改变;损伤晚期(1周)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损伤早期,TUNEL技术标记的阳性细胞位于视网膜各层。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计量资料显示视网膜下注射NMDA后,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视杆双极细胞数目基本无变化。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有凋亡、坏死、水肿变性及混合型细胞死亡等多种变性形式。结论视网膜下聚集NMDA时,光感受器细胞、水平细胞、视杆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均表现为视网膜兴奋性毒性反应,与以往体内及体外研究结果显示的仅有内核层神经元死亡情况不同。
张纯徐永胜王薇曹安民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N-甲基天冬氨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