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成
- 作品数:78 被引量:19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的抗生素使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方法]Ⅱ期翻修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迟发感染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0~86岁,平均67.2岁。初次手术包括髋关节置换术5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发生感染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为2~96个月。术前及术中取关节液培养,Ⅰ期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然后用临时间隔器(包括万古霉素骨水泥7例、可灌洗间隔器2例)填充缺损区域,术后引流液万古霉素药物浓度测定。根据药敏结果,静脉用抗生素3~6周。清创术后3周~1年,Ⅱ期关节置换重建8例;1例因全身情况欠佳,局部旷置。采取接触隔离方式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每2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例,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苯唑西林、青霉素等均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9例,利福平敏感7例,克林霉素敏感5例,复方磺胺敏感4例,左旋氧氟沙星敏感4例,庆大霉素敏感3例。治疗后感染均得以控制,肝功能短暂升高1例。随访25.5~108个月,平均50.9个月,未见感染复发,亦未在病区内播散。[结论]造成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彻底清创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条件行Ⅱ期成形手术相对安全;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可以预防感染的院内播散。
- 李军朱天岳柴卫兵文立成卢宏章刘震宁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 应用非骨水泥髋臼或金属髋臼支架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评估非骨水泥髋臼及金属髋臼支架加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髋臼翻修支架行髋关节翻修术22例(24髋)。其中Lima非骨水泥人工翻修髋臼2例(2髋),Kerboull支架2例(2髋),GAP髋臼翻修支架18例(20髋)。男性6例(6髋),女性16例(18髋)。平均年龄62岁(34~79岁)。感染性松动2例(2髋),无菌松动20例(22髋)。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18~84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56分(44~75分)。结果末次随访时22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78~94分)。优良率为95.5%(21/22)。三种髋臼翻修支架的外展角满意,髋臼旋转中心基本得到了重建。髋臼翻修支架及其聚氯乙烯臼无明显移位,假体周围无透亮线,髋臼植骨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非骨水泥髋臼或髋臼支架修复髋臼侧巨大骨缺损,重建了髋臼正常旋转中心、提供了翻修假体的初期稳定性、避免了所植骨在血管化时期的过度机械负重,是翻修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可靠方法。
- 曹永平文立成李军杨昕卢宏章刘震宁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假体髋关节翻修术骨缺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及其与凝血因素变化的关系
-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并研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病例术后凝血因素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关节病房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54例患者(527例膝关节)的病例...
- 周星彤曹永平文立成朱天岳柴卫兵卢宏章李军刘震宁叶一林张道俭
- 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的X线观察被引量:9
- 1998年
-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反应。方法: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25例28个H/G人工全髋关节进行髋臼侧X线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6~76个月,平均48个月。结果:髋臼侧出现各种骨反应23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82.1%。其中髋臼假体周围成骨2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78.5%;透亮带出现4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14.3%;骨硬化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7.1%;骨吸收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7.1%;无髋臼松动病例。发生时间以9~12个月为主,发生部位以1~3区为多见。结论:假体周围成骨是骨小梁长入髋臼表面微孔区域,受力后逐渐增粗变大的现象,对长期稳定假体十分重要。但对于吸收类骨反应和透亮带的出现,作者通过改良手术操作,以期避免或减少发生。
- 文立成马忠泰柴卫兵杨秀超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假体骨粘合剂髋关节
- 一例THA术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翻修体会
- 潘立平杨昕曹永平文立成刘恒孟志超吴浩
- 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7例;年龄49 ̄81岁,平均66岁。11例患者均有疼痛症状,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9 ̄96个月,平均25.5个月。5例有窦道,8例C反应蛋白增高,9例血沉增快,10例X线片有包括骨溶解、假体松动、新骨形成等阳性表现;行窦道造影检查2例,均发现窦道的近端与关节假体相通。关节穿刺1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术中取标本行细菌培养仍为阴性;同位素99mTc骨扫描1例,发现围绕假体周围均匀的放射性核素浓聚;细菌培养阳性9例,阴性2例。一期翻修8例,其中普通骨水泥固定1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7例;二期翻修3例,在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分别放置了三种临时假体间隔器(抗生素骨水泥团、庆大霉素链珠、多孔可灌注Spacer各1例),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中股骨干骨折1例,无关节脱位、神经血管损伤、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的感染都得到控制,随访8~72个月,平均29.3个月,感染未见复发。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感染尚无100%的特异性检查,需要对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李军朱天岳文立成柴卫兵卢宏章刘震宁
- 关键词:再手术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段的骨反应(附80例X线片分析)被引量:1
- 1994年
- 作者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2年以上的80个骨水泥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进行X线观察研究,在所观察的80个关节中有64个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反应,发生率为80%。其中骨硬化32个关节,占40%,骨萎缩25个关节,占31.4%,骨吸收24个关节,占30%,骨皮质增厚18个关节,占22.6%,骨髓腔扩大12个关节,占15%。骨膜反应8个关节,占10%,骨皮质变薄1个关节,占1.3%。发生时间以术后6个月~2年为多。发生部位以1、4、5、7区为主。这些骨反应的出现除与假体的弹性、硬度、骨水泥、摩擦力等诸因素有关外,主要与生物力学应力分布不均有关。
- 文立成马忠泰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X线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臼发育不良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臼发育不良致髋关节骨关节毙时人工髋臼的安放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随访,有52例(60髋)获得随。访。其中男6例,女46例;年龄46-72岁,平均62岁;双髋8例,单髋44例。主要症状为疼痛及跛行。在行人工全韫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加深髋臼、髋臼内陷及髋臼外上缘植骨等三种方法。术后随访应用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第3、6、9、12个月及以后每1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髋目假体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随访2-8年,平均4年6个月。结果加深髋臼和髋臼内陷的病例,髋臼假体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无松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6髋中有5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髋臼假体间出现透亮带,但髋臼假体无松动。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在髋臼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加探髋臼的方法。一加深髋臼后仍有少量髋臼假体外露时可采用髋臼内陷安放人工髋臼。髋臼外上缘结构植骨的患者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 李宇俊文立成曹永平杨昕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臼骨关节炎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在髓臼发育不良的病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人工髋臼安放的方法。方法:对15例22个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骨关节炎的病例,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根据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了髋臼外上缘植骨,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等三种方法。术后3、6、9、12个月及以后每半年以同等条件投照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观察人工髋臼安放的角度及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愈合的情况。平均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时发现加深髋臼及髋臼轻度内陷的病例,人工髋臼与髋臼骨床接触良好,角度满意,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而髋臼外上缘植骨的病例,术后2年时植骨块与人工髋臼之间出现了透亮带。结论: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在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根据髋臼骨床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安放人工髋臼。特别是在髋臼较浅,而髋臼骨床底部骨质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向内切磨髋臼,加深髋臼后安放人工髋臼。本组病例大部分采取此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手术中应注意不宜切磨髋臼过深,影响到髋臼内壁的稳定。
- 张玉舰牛增广李玉强池青张玉龙张舸文立成
-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关节成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
- 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1996年
- 作者从1991年1月~1995年1月共施行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37个关节。其中13例14个关节经过36~48个月,平均40个月随访。男7例,8个关节;女6例,6个关节。年龄28~72岁,平均52岁。根据Harris方法进行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95分。全部关节无1例松动、下沉,无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优良率93%,大腿中段疼痛4个关节,发生率28.6%,翻修率0。其中10个关节进行大型CYBEX等动功能测试观察,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已恢复健侧功能的80%,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具有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髋臼和人工股骨柄生物学固定良好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 马忠泰文立成袁毓柴卫兵曹永平
-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