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向农
- 作品数:66 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探讨蓝光(417nm)和红光(630nm)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观察红蓝光面部照射的副反应。方法:将19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A、B两组。两组均采用自制面膜护理,每周1次;外用痤疮洗剂,同时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300mg,每日2次,共4周;A组联合照射蓝光(417nm),每次20分钟,每周2次,第3周开始改照射红光(630nm),每次20分钟,每周2次,共2周,总疗程4周。结果:A、B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9%和20%;总有效率分别为99.0%和93.7%,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20,P<0.05),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6,P>0.05)。结论:417nm蓝光和630nm红光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安全疗效,2周交替使用蓝光和红光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 沈秀玲戴向农王立新王艳芳黄茂芳朱慧兰叶兴东
- 关键词:痤疮
- 消炎痛间歇疗法对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剂和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用于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抑制性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无消炎痛口服禁忌症的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年复发频率6次以上)173例,分成4组(A,B,C,D),分别...
- 叶兴东戴向农梁碧华朱慧兰张锡宝
-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消炎痛间歇疗法
- 文献传递
- 手部湿疹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手部湿疹病因多样,分类尚未统一,易诊难治,依据临床表现和便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以分为水疱大疱型湿疹、角化过度型湿疹及混合型手部湿疹三类,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手部湿疹和慢性手部湿疹。治疗原则包括寻找变应原,祛除诱发因素、缓解炎症和恢复受损的屏障。治疗进展体现在依据手部湿疹的病情和临床表现,采用分级分类治疗,在传统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欠佳者,新型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的问世为手部湿疹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治疗方案。
- 戴向农叶兴东叶兴东陈蔓蔓林思帆谢志敏
- 关键词:湿疹手部湿疹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
- 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归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5年
- 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归包括血清学治愈、血清固定以及血清学失败。血清学治愈是指梅毒患者经推荐方案治疗后,其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定性转为阴性或定量滴度下降至少4倍或以上。血清固定是指治疗后,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早期梅毒随访6~12个月、晚期梅毒随访12-24个月不再变化或上下波动〈1个滴度的现象。血清学失败是指治疗后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不降低,出现4倍及以上的上升现象。血清学转归与梅毒临床类型、治疗方案、起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隐匿性苍白螺旋体感染、是否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需要进行非特异性抗体定期检测,必要时给予治疗。血清学失败者,可能是病原体对治疗药物不敏感,应重新治疗。
- 叶兴东戴向农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
- 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被引量:42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 叶兴东刘颖戴向农何婉苹高可羡汤少开朱慧兰
- 关键词:梅毒性传播疾病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被引量:9
- 2004年
- 戴向农谭学英李春颜杨爱成马瑞琼张锡宝
- 关键词: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 流式细胞仪CBA技术对手部皮炎患者血清Th型细胞因子表达检测
- 目的检测不同表现的手部皮炎(HD)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HD患者Th1/Th2免疫状态并指导治疗。方法我们将HD分为渗出型和角化型,利用细胞微球捕获法(CBA)检测67例HD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
- 叶兴东戴向农刘颖李振洁朱慧兰
- 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 2007年
- 戴向农黄振明罗育武叶兴东
- 关键词: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遗传性皮肤病营养不良型病理组织显性遗传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早诊早治梅毒有利于减少传播、减轻系统损害.直接暗视野检查苍白螺旋体或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手段,但有局限性.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苍白螺旋体靶序列诊断梅毒,而polA、tpp47基因为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苍白螺旋体常用靶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的敏感性高于其他聚合酶链反应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一期梅毒拭子中苍白螺旋体敏感性可达60%以上,而检测血液及脑脊液苍白螺旋体敏感性不超过60%(胎传梅毒可达83%),特异性93%以上.患者HIV感染与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敏感性无关.
- 叶兴东林宏达戴向农任泽舫
- 关键词:梅毒苍白密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基因
- 各类型梅毒治疗前后不同标本中TP DNA的巢式实时PCR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巢式实时PCR(NR-PCR)检测成人各类型梅毒患者不同标本中密螺旋体梅毒苍白亚种(T.pallidium,TP) DNA阳性率。方法收集初复诊梅毒患者皮损组织液拭子、静脉血、血清、脑脊液(神经梅毒)标本,并用NR-PCR法检测TP DNA,比较阳性率及其差异。结果共检测492人次梅毒患者798份各类标本。TP DNA总阳性率为39.22%(313/798),且治疗前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后(71.24%vs. 10.09%,P<0.01)。不分标本类型,初诊梅毒DNA阳性率介于52.08%~87.18%,一期梅毒最低,而神经梅毒最高。不分梅毒类型,初诊期组织液拭子、血清、全血阳性率分别为71.05%、66.90%、63.64%;耳垂血(仅隐性梅毒和神经梅毒)和脑脊液(仅神经梅毒)TP DNA阳性率分别为57.69%(30/52)和63.89%(46/72);二期梅毒拭子阳性率高于一期梅毒(87.50%vs. 51.85%,OR=6.5,95%CI:1.23~34.28),二期梅毒血清与其他梅毒血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梅毒(三期除外)全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梅毒耳垂血阳性率高于外周静脉血阳性率(P<0.01,OR=3.59,95%CI:1.95~6.60)。结论 NR-PCR检测各类型梅毒患者TP DNA阳性率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诊断梅毒的辅助手段,且耳垂末梢血采样值得推广。
- 戴向农李青青叶兴东曹文苓张怡谢志敏罗标益
- 关键词:梅毒实时PCR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