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张巍

作品数:25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内镜
  • 6篇胆管
  • 6篇胰腺
  • 5篇胆管造影
  • 5篇药物性
  • 5篇胰胆管
  • 5篇胰胆管造影
  • 5篇胰腺炎
  • 5篇造影
  • 5篇逆行
  • 5篇细胞
  • 5篇腺炎
  • 4篇转移酶
  • 4篇结肠
  • 3篇胆管造影术
  • 3篇胆总管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5篇徐张巍
  • 20篇许建明
  • 16篇梅俏
  • 9篇鲍峻峻
  • 7篇刘晓昌
  • 6篇丁浩
  • 4篇胡翠
  • 4篇赵孝文
  • 3篇张磊
  • 3篇王志化
  • 2篇石海
  • 2篇胡乃中
  • 2篇方鹏程
  • 2篇孔德润
  • 1篇李杨
  • 1篇蔡轶
  • 1篇付忠谦
  • 1篇徐新华
  • 1篇胡咏梅
  • 1篇陈熙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机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进行ERCP治疗的1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双氯芬酸钠组患者ERCP术后立即肌注双氯芬酸钠75mg,观测两组患者术后3h、24h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炎发生率。各组测定3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h、24h血清中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D1的水平。结果双氯芬酸钠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双氯芬酸钠组术后3h、24h淀粉酶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氯芬酸钠组术后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消退素D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与对照组术后同时段比较,脂氧素A4、消退素E1和D1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脂氧素A4及消退素E1和D1水平有关。
赵孝文鲍峻峻胡翠丁浩徐张巍刘晓昌梅俏许建明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炎双氯芬酸脂氧素
^(13)-C呼气试验检测肝功能作用的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徐张巍许建明
关键词:底物肝脏功能
特异性Kv1.3阻滞剂调节巨噬细胞自噬在抗结肠炎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特异性Kv1.3阻滞剂PAP-1抗DSS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P-1对照组、DSS模型组、DSS+PAP-1组。5% DSS制备结肠炎模型,PAP-1(3 μg·g -1 ,每天3次,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进行DAI评分;实验结束行结肠HE染色评分,结肠组织匀浆检测MPO活性及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巨噬细胞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结构;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和巨噬细胞iNOS、IL-1β及自噬相关标志物表达。结果 PAP-1减少DSS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降低DAI及结肠HI评分( P <0.05);PAP-1降低结肠MPO活性及促炎因子水平( P <0.05)。PAP-1降低结肠F4/80表达,使腹腔巨噬细胞及脾巨噬细胞内自噬泡增多;同时,PAP-1降低结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巨噬细胞iNOS、IL-1β及p62表达,升高LC3-Ⅱ及Beclin-1表达( P <0.05)。结论 PAP-1可能通过减少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自噬受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结肠炎症损害。
梅咏玉方晨丁少祯刘晓昌徐张巍胡静许建明梅俏
关键词:DSS结肠炎自噬巨噬细胞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胰腺结核1例
张磊梅俏徐张巍王志化胡乃中
重症药物性肝病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徐张巍许建明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依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适应现象病例32例。按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继续用药情况,分为持续用药和停药后再用药两组,依据生物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对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探讨适应患者肝损伤类型、肝损伤与用药间的时间关系。计数资料用3,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f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在3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住院病例中,持续用药者21例,停药后再用药者11例。32例适应患者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潜伏期为(16.59±3.05)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11.34±5.97)d。21例持续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7.05±13.71)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20±5.92)d;11例停药后再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6.46±12.09)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91±6.20)d。30例适应患者肝损伤程度为1级,2例患者肝损伤程度为2级。结论抗结核药物肝脏适应.I生变化的特点是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暂时陛升高,需要认识这种适应现象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治方案。
徐张巍李杨许建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适应性
内镜下病灶面积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内镜下病灶大小的测量对于科研及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准确的病灶大小测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使用内镜下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内镜下溃疡面积的测量,获得了准确,客观的测量结果。
王志化张磊傅忠谦方鹏程许建明徐岷孔德润徐张巍
关键词:视觉测量计算机内镜病灶大小
双氯芬酸钠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中NAG-1水平的临床研究
胡翠赵孝文鲍峻峻丁浩徐张巍刘晓昌梅俏许建明
中国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分析,以评价NAT1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对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同时从140例检测标本中选择32份不同NAT1基因型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NAT1的活性检测,计算NAT1内部清除率(C lint)、酶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 ax)和米氏常数(Km),代谢产物测定采用HPLC方法。结果联合应用PCR-RFLP及多重PCR方法可避免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的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不同NAT1基因型。在140例检测标本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2%,49.6%,40%和2.2%。NAT1*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和非洲人群;NAT1*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3和NAT1*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32份不同NAT1基因型中,与野生型NAT1*4*/4相比,NAT1*4*/10、NAT1*10/*10以及NAT1*10/*3酶活性属于快代谢表型(P<0.05);NAT1*11*/11和NAT1*4/*11酶活性要明显低于NAT1*4*/10、NAT1*10*/10和NAT1*10*/3(P<0.05),与NAT1*4*/3、NAT1*3/*3以及NAT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人群中的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140名汉族人外周血NAT1表型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依据酶学代谢动力学参数的不同,NAT1*10的杂合子与纯合子均属于快代谢型基因,NAT1*11及其他基因型则属于慢代谢型基因,在本次实验中未发现中间代谢型基因。
徐张巍许建明梅俏徐新华
关键词:NAT1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
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肝硬化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入院治疗的119例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1:1匹配选取119例肝硬化无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门脉高压症、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主要病因是胆汁淤积,肝功能损伤明显,门脉高压症中脾亢发生率更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胆管结石的肝硬化患者.结论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肝硬化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的诊治.
祁琴琴鲍峻峻徐张巍许晓勇刘晓昌李素文梅俏许建明
关键词:肝硬化胆管结石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