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家系的分析,了解该病在中国患者中的遗传规律及临床特点,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患者及其亲属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对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等多切面扫查,观察心肌、心内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分布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结果:所有先证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心腔内血液与之相通,并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1例发生肺栓塞。在调查的4个家系中除1例为散发外,其余家系内均发现心肌病患者,其中1名亲属为肥厚型心肌病。结论:通过家系调查提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有遗传性,但遗传规律尚不能明确,且本研究首次发现该病与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出现在一个家系中,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徐兢陆凤翔许迪周蕾雍永宏陈莉姚静曹克将
-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家系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氮质血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04年
- 一般认为氮质血症患者是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但是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syndrome,ACS)是常见急诊疾病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急诊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 段宝祥陈绍良叶飞徐兢刘玲玲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氮质血症介入治疗ACS
- 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分析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负荷超声心动图(DMSE)在心肌缺血检测中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采用Ameroid环套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建立22只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于造模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DMSE检查,术后3周复查DMSE,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条件下行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缺血节段;计算DMSE检查中多巴酚丁胺及美托洛尔各剂量级别的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采用QTVI测定各剂量级别缺血节段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速度(Vs-end、Vs-epi),并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19只模型猪存活并完成各项检测,造模后12只实验猪DSE阳性,15只实验猪DMSE阳性。造模前Vs-end、Vs-epi、MVG均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下降(P<0.05);造模后Vs-end、MVG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及美托洛尔的注射无明显改变,而Vs-epi在达负荷心率时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降低(P<0.05)。结论DMSE可提高DSE对冠心病检测的敏感性,其机理在于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能快速阻断β受体,缓解心外高动力状态,从而有利于揭示多巴酚丁胺诱导的局限于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
- 姚静陆凤翔许迪张友荣周蕾徐兢曹克将
- 关键词:美托洛尔多巴酚丁胺心肌缺血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验,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8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最长为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88.7±25.4)mm Hg,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平均分别为(26.2±13.6)mm Hg、(26.2±13.4)mm Hg、(26.1±13.5)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4.2±6.7)mm,消融术后6个月、1年、2年分别为(17.9±3.4)mm、(17.8±3.4)mm、(17.8±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1个月到5年,76例患者晕厥、头晕、心绞痛、心悸、气喘等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因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经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最后随访至2年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PTSMA治疗HOCM能够显著降低IVS厚度及LVOT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 金国珍周子慧陈绍良刘志忠徐兢
- 关键词: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 结核性腹膜炎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8年
- 徐兢田韧段宝祥
-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乳糜腹水
- 小檗碱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结扎新西兰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5d后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小檗碱8mg/(kg.d),耳缘静脉注射,连续5d]和对照组(n=14,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干预后4周分别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测量体质量及左、右心室重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重量/体质量(LVW/BW)[(1.55±0.12)×10-3比(1.69±0.13)×10-3,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4.76±3.56mmHg比8.21±5.88mmHg,P<0.05),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增加(1.54±0.26mmHg/ms比1.10±0.27mmHg/ms,P<0.05;1.67±0.38mmHg/ms比1.21±0.33mmHg/ms,P<0.05);同时梗死周边正常心肌组织MMP-2、MMP-9分布率显著减少(53.9%±3.1%比88.8%±4.5%,P<0.05及49.1%±3.9%比94.2%±6.2%,P<0.01)。结论小檗碱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推测和减少心肌组织MMP生成有关。
- 朱小凤刘志忠徐兢陈绍良
- 关键词:小檗碱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心脏移植病人的康复护理被引量:1
- 2004年
- 陈玉红徐兢刘萍
- 关键词:心脏移植康复护理康复措施健康教育
-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强化预处理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住院准备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预处理3~5d,共47例)和对照组(PCI术前仅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预处理3~5d,共45例),其余药物治疗两组类似,后行PCI治疗,术前均再次服用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8、24h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和术后24h的肌钙蛋白(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24h的CK、CK-MB水平,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4.1±0.4),(0.38±0.12)g/Lvs(3.2±0.5),(0.31±0.09)g/L;P<0.05〕;而术后8h的CK、CK-MB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h的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及CK、CK-MB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4%、6.4%vs26.7%、15.6%、17.8%;P<0.05);术后30d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17.8%,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可以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 叶飞邵杰陈绍良徐兢尤威朱中生张俊杰林松田乃亮刘志忠常芸段宝祥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老年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19例误诊原因分析
- 2001年
- 目的 从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的误诊分析 ,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水平。 方法 19例入院时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其CAG结果均有一支冠状动脉闭塞 ,而系列常规心电图 (ECG)上无Q波形成 ,仅有一过性缺血性ST段下移 15例 ,T波倒置或先负后正 19例 ,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 10例。 19例心肌酶升高≥正常值 1倍 8例 ,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升高≥正常 1倍 16例。 结果 19例CAG后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 ,18例症状消失出院 ,1例死于心力衰竭。 结论 一过性ST T改变和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 ,结合心肌酶或CTnI升高≥正常 1倍 ,临床上均应诊断无Q波性心肌梗死 (NQMI)。
- 段宝祥陈绍良黄进方五旺徐兢刘玲玲常芸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误诊
- 小檗碱具有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
- 刘志忠朱小凤徐兢陈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