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清娥

作品数:67 被引量:306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水利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泥沙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8篇水土
  • 8篇水土保持
  • 8篇网络
  • 7篇降雨
  • 6篇电站
  • 6篇神经网络模型
  • 6篇水电
  • 6篇水电站
  • 6篇网络模型
  • 6篇流域
  • 5篇山区河流
  • 5篇水流
  • 5篇取水
  • 4篇堆积体
  • 4篇淤积
  • 4篇植被
  • 4篇输移

机构

  • 67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四川清源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勘测设计...
  • 1篇四川省都江堰...
  • 1篇华电金沙江上...

作者

  • 67篇彭清娥
  • 24篇刘兴年
  • 23篇黄尔
  • 17篇曹叔尤
  • 9篇汤雷
  • 8篇雷孝章
  • 8篇郭志学
  • 7篇杨克君
  • 7篇赵明辉
  • 6篇王协康
  • 5篇杨安华
  • 5篇李昌志
  • 4篇杨奉广
  • 4篇刘光中
  • 3篇苏杨中
  • 3篇聂锐华
  • 3篇吕文翠
  • 3篇张文江
  • 3篇谢桃
  • 3篇刘家富

传媒

  • 5篇泥沙研究
  • 4篇水利水电技术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吉林水利
  • 3篇工程科学与技...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水利水运工程...
  • 2篇人民长江
  • 2篇第六届中国水...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水利学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西北水电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镇雄电厂一期取水口泥沙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华电镇雄电厂一期取水工程布置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取水口前泥沙淤积严重,加设拦沙坎后对泥沙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泥沙淤积仍较严重。鉴于此,对导墙进行加高重新试验,结果发现该方案大大减少了冲沙道的泥沙淤积量,对不同频率洪水防沙效果均较好。
吕文翠彭清娥张文江
关键词:电厂取水口淤积形态
流域年均含沙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引量:33
2000年
本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研究 .针对小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 ,选取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和年均径流量这四个代表植被、气候的主要因子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了建模预测 .建模结果表明采伐面积、采伐量对流域产沙具有较强的延迟效应 ,得出的BP网络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 ,而且预测效果好 .
彭清娥刘兴年曹叔尤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流域
桐梓煤化工项目一期工程官渡河取水防沙效果分析
2018年
由于工程取水需求,拟在官渡河上修建一座泵站引水工程。为寻求最优取水布置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官渡河取水工程布置方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溢流坝为弧形时,在1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取水工程上游来水来沙量较大,冲沙闸前出现大量泥沙淤积,取水口门前也存在泥沙淤堵现象;将溢流坝由弧线形调整为直线形布置后,其防沙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改进后的方案对弯道取水工程布置,原则上不改变原有弯道水沙输移特性,即可充分利用弯道环流达到安全取水目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弯道取水工程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彭清娥赵明辉周伍光史学伟
关键词:取水工程水沙输移
水土保持统计模型问题探讨——内生变量取对数建模的弊端
2003年
在水土保持研究中 ,常采用对数模型来描述各因素间的关系 ,这种模型往往具有较好的统计特性。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这种“好”模型并不一定得出好的计算结果。对此 ,本文分析了其内在原因 ,发现对数模型具有放大或缩小误差的特性 。
彭清娥曹叔尤刘兴年
关键词:水土保持统计模型土壤侵蚀量降雨强度
云南滇东煤电二期取水枢纽布置试验研究
2011年
针对取水工程首部枢纽进水口水流急、沙多、冲刷严重等问题,以云南省滇东煤电二期取水工程为例,通过模型试验对取水口位置A、B、C进行了取水试验,选取了取水枢纽的最优布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取水口位置C的取水条件优于位置A、B,为最优方案。
谢桃汤雷彭清娥牛俊玫蒙晓飞
关键词:取水口水流条件淤积形态
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产流模式研究——以涪江平通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拟的关键。将超渗、蓄满产流模型与运动波地貌瞬时单位线水文模型(简称KW–GIUH模型)进行融合,优选出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从而提高山洪过程的模拟精度。以典型山区流域涪江一级支流平通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场次历史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型与KW–GIUH模型进行融合后,其模拟精度比KW–GIUH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较单一的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式模拟效果更优。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为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其中产流模式的转变出现在第一次连续降雨基本结束之时,即在第一次洪峰之前基本以超渗产流为主,随后的产流方式以蓄满产流为主。
彭清娥刘兴年黄尔杨克君
关键词:山区流域强降雨
变坡陡比降河道逆行淤积物清水冲刷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陡坡河道洪水过程中常伴有强烈的泥沙输移,导致河道行洪断面缩小及水位的异常激增,但洪水过后泥沙往往被冲刷输往下游,在河道中难以发现泥沙的踪迹。泥沙造成洪水漫溢仅在洪水过程中发生作用,使得人们通常认为洪水发生的根源是强降雨,而忽略了泥沙的附加致灾作用。为了探索泥沙在洪水灾害中的影响,本文在变坡水槽中研究了在上游来沙量突变为零时床面前期淤积泥沙的冲刷发展及水位变化规律,解释了非超标洪水条件下,河道洪水位畸高而又未见明显的断面萎缩异常灾害的现象,探明了泥沙与洪水灾害的因果联系。试验结果表明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泥沙粒径越大,冲刷水深越大。上游来流量、加沙强度和河床比降越大、泥沙粒径越小,冲刷速度越快。
荆圆圆黄小利郭志学彭清娥黄尔
关键词:变坡清水冲刷水跃
堆积体作用下陡坡河道流速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过程,常在河流岸边形成大型堆积体,河流中大型堆积体的存在,缩窄了主河道过流宽度,压缩主河流路,对主河水流运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积体作用下陡坡急流河道流速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郭志学彭清娥汤雷刘家富苏杨中
关键词:堆积体
采砂坑纵剖面尺寸对卵石河道河床演变影响数值试验——以石亭江双盛段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人类活动与河流的河床演变形态、河相关系息息相关,人类活动使得山区河流在河道形态、泥沙运动等方面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近些年建筑用砂需求量剧增,人们大量采挖河砂,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河床边界,对河流的演变产生了诸多影响。研究河道采砂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实践意义。本文依托HEC-RAS泥沙计算模块,以石亭江双盛段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实际情况,拟定数种采砂坑工况,研究采砂坑纵剖面尺寸对河道河床演变的影响。根据资料和野外调查情况,首先拟定HEC-RAS河道模型断面及水流和泥沙边界条件,然后在采砂方量及采砂坑宽度相同的条件下,拟定5种不同纵剖面尺寸(深长比)的采砂坑,利用HEC-RAS泥沙计算模块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试验结果中河道主槽深泓点高程及断面沖淤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采砂对河床整体的下切起促进作用,长浅型采砂坑比短深型采砂坑更能促进河床下切;采砂坑上下游河床下切变化不同,随着采砂坑深长比的增大,上游河床下切深度减小,下游下切深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采砂坑会改变河道局部坡度,上游河道局部坡度增大,下游河道局部坡度减小。试验研究了不同纵剖面尺寸采砂坑存在时,河床演变的变化状况,结论可对涉河工程的防护与设计及流域采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于合理夏叶王之晗彭清娥
关键词:河床演变
降雨和汇流条件下坡面泥沙输移特征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辨析降雨和汇流条件下松散堆积体坡面泥沙输移及突增的发展规律。【方法】模拟震后松散堆积体坡面,分别设置3个坡度和5个降雨强度进行了降雨侵蚀试验,设置3个坡度和4个汇流量强度进行了汇流侵蚀试验。【结果】降雨试验15°、25°、30°坡面的开始产沙时间均在2~3min范围内;汇流试验10°、25°、35°坡面的开始产沙时间均在1~2 min范围内;降雨试验15°坡面和汇流试验10°坡面在所有试验工况均未发生泥沙输移突增;降雨试验25°坡面仅当降雨强度大于120 mm/h时,发生了泥沙输移突增,而汇流试验中25°坡面在所有汇流量工况下均发生了输移突增;降雨试验30°坡面和汇流试验35°坡面在所有试验工况也均发生了泥沙输移突增。【结论】相似工况下,震后松散堆积体坡面在汇流条件下的开始产沙时间较降雨条件提前;降雨强度或汇流量越大,泥沙输移突增的变化范围越大、发生次数越多。
张瑞雪彭清娥赵瑜琪
关键词:降雨汇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