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赫然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豆荚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超微结构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双价抗虫基因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抗虫
  • 1篇抗虫基因
  • 1篇花粉
  • 1篇花粉管
  • 1篇花粉管通道
  • 1篇花粉管通道法
  • 1篇基因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大豆

机构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赫然
  • 2篇苍晶
  • 1篇于晶
  • 1篇郝再彬
  • 1篇崔琳
  • 1篇王学东
  • 1篇王振华
  • 1篇周子珊
  • 1篇李茫雪
  • 1篇王豫影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豆豆荚与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以大豆品种东农42为试验材料,对其R4~R6期的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叶片的叶肉细胞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豆荚作为叶片的同源器官其同化组织则无此明显区分。豆荚同化细胞的细胞壁厚,细胞排列呈梭形交错,细胞间隙小,有较多的胞间连丝,豆荚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少。R4的初期,淀粉粒较少,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但主要以基质片层纵向贯穿于叶绿体中;R5~R6期,豆荚的类囊体垛叠成基粒较明显,且淀粉粒逐渐增多;R6期,豆荚和叶片的叶绿体内都有数量不等的嗜锇小球积累。豆荚的叶绿体繁殖是独立于细胞分裂的现有叶绿体二分裂产生(哑铃状分裂)。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豆荚叶绿素含量较叶片叶绿素含量低,这主要是与豆荚的叶绿体数量少有关。
张赫然王学东崔琳苍晶王豫影郝再彬
关键词:大豆叶绿体超微结构
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对优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转化。采用组培和盆栽两种方法对大量t0代转基因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的卡那抗性植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PCR-Southern阳性率达到2.19%。
李茫雪张赫然于晶周子珊苍晶王振华
关键词:玉米花粉管通道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