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翠萍

作品数:36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淋巴
  • 6篇黏膜
  • 5篇肿瘤
  • 5篇黏膜相关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螺杆菌
  • 5篇内镜
  • 4篇术后
  • 4篇萎缩性
  • 4篇萎缩性胃炎
  • 4篇胃肠
  • 4篇胃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萎缩性
  • 4篇慢性萎缩性胃...
  • 4篇肝移植
  • 4篇META分析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机构

  • 36篇青岛大学
  • 3篇山东大学齐鲁...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36篇张翠萍
  • 11篇田字彬
  • 8篇李晓宇
  • 7篇牛庆慧
  • 7篇梁坤
  • 6篇赵坤
  • 5篇杨林
  • 5篇张琪
  • 4篇王雪
  • 4篇杨若明
  • 3篇江月萍
  • 3篇于亚男
  • 3篇孙向红
  • 3篇车聪
  • 3篇鞠辉
  • 3篇任琳琳
  • 2篇乔雪静
  • 2篇田宇彬
  • 2篇赵文君
  • 2篇荆雪

传媒

  • 4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青岛大学学报...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逆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取CAG病人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分别给予逆萎康和胃复春治疗6个月。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胃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胃病理组织学病变均较前明显改善(t=4.036~27.82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检查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258~5.695,P〈0.05)。两组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逆萎康是治疗CAG的有效方剂,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乔雪静牛庆慧赵坤梁坤车聪张翠萍
白细胞介素-22在猪螺杆菌感染的肥胖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在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uis)感染的肥胖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感染组(HS组)与感染+高脂饮食组(HS+HFD组)。NC组与HS组给予普通饮食,HFD组与HS+HFD组自感染后第3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差异性饮食24周后处死小鼠(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取其胃组织行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IL-22及其受体IL-22R1与B细胞趋化因子CXCL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suis感染可诱导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形成;与HS组相比,HS+HFD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明显增加,胃黏膜IL-22、CXCL13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可促进H.suis感染后胃MALT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肥胖时胃黏膜中IL-22的表达上调有关。
孔玲玲田字彬杨林张翠萍于亚男杨若明刘亚倩张帅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肥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逆萎康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逆萎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AG患者88例,随机分为逆萎康组48例和胃复春组40例。逆萎康组给予逆萎康治疗,1剂/d,饭前30 min服用;胃复春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4片/次,3次/d,饭前30 min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环氧化酶2(COX-2)、Bcl-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p65,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OX-2、Bcl-2水平及胃黏膜组织P-p65表达,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逆萎康组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1.25%;胃复春组分别为5、15、12、8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萎康组及胃复春组治疗后血清COX-2、Bcl-2水平及胃黏膜组织P-p65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逆萎康治疗CAG安全、有效,降低胃黏膜组织NF-κB表达及血清COX-2、Bcl-2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车聪乔雪静梁坤赵坤李晓宇田字彬张翠萍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核转录因子-ΚB环氧化酶2BCL-2
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22抗体对猪螺杆菌感染后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抗体对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uis)感染后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H.suis感染组(HS组),抗体干预组(antibody treated,Ab组)与H.suis感染+抗体干预组(HS+Ab组)。Ab组与HS+Ab组自感染后第2天开始给予50 μg小鼠IL-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NC组与HS组给予等量的同型对照抗体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12周后处死小鼠,取其胃组织行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胃组织中IL-22与趋化因子CXCL (CXC-chemokine ligand)1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脾脏成纤维细胞株,加入IL-22在100 ng/mL的浓度下分别刺激24与48 h后分别检测细胞与培养液中CXCL13的表达水平;分离获得H.suis感染小鼠的胃组织免疫细胞,加入IL-22分别在50 ng/mL、100 ng/mL、200 ng/mL的浓度下刺激24 h,检测细胞与培养液中CXCL13的表达水平。结果H.suis感染可诱导小鼠胃黏膜滤泡的形成;与HS组相比,HS+Ab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明显减少且变小[(0.12±0.03)比(0.09±0.02);(71.34±11.25)比(28.75±7.46)],胃组织中IL-22与CXCL13的表达水平亦明显下降[(1.39±0.25)比(0.48±0.08);(1.61±0.27)比(0.45±0.09)]。人脾脏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经IL-22刺激后,其细胞中与培养液中CXCL13的表达水平均较未经刺激的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加[(1.52±0.29)比(0.22±0.08);(1.97±0.27)比(0.24±0.11);(47.4±5.21)比(8.3±0.97);(69.7±7.95)比(8.9±1.13)],且刺激48 h后的CXCL13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刺激24 h后;小鼠胃组织免疫细胞在体外经不�
杨林孔玲玲于亚男杨若明任琳琳张翠萍刘亚倩张帅庆刘思良田字彬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CXCL13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10—26日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老年COVID-19患者85例,依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治愈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IL-6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Z=-6.530~-4.367,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Z=-5.305、-5.049,P<0.05);死亡组肺部实变影的比例高于治愈组(χ^(2)=13.222,P<0.05)。死亡组qSOFA评分≥2分及CURB-65评分≥3分患者比例高于治愈组(χ^(2)=6.245、45.1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URB-65评分≥3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URB-65评分≥3分、高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会增加老年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
梁坤杨玉玲刘营刘培张翠萍毕春花边城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技术老年人预后
益生菌对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Meta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应用益生菌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新的结论。方法利用PUBMED、EMBASE、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益生菌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影响的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21篇文章,根据纳入标准最终选择5篇,包括301名受试者(152名为试验组,149名为对照组)纳入分析,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使用益生菌对肝移植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率(OR=0.21,95%CI:0.1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减少住院时间(MD=-1.41,95%CI:-1.97^-0.86)和抗生素的应用时间(MD=-4.32,95%CI:-5.5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OR=0.51,95%CI:0.2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移植之前或当天给予益生菌能够减少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疗程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王有军张翠萍
关键词:益生菌肝移植META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肺损伤与肺癌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喉及肺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状和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北美和西亚[1]。GERD除了有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食管内综合征,还有可能出现慢性咳嗽、气喘等食管外综合征。胃肠道和肺在解剖结构上是相通的,GERD与哮喘.
许玉双张翠萍杨鑫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肺癌
不同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省立医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确诊的胃肠间质瘤病人160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大附院)同期确诊的胃肠间质瘤病人17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直径小于3cm的胃肠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情况。结果省立医院160例病人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90.0%、70.0%、36.2%、22.5%;青大附院174例病人上述指标阳性率分别为87.4%、75.9%、7.5%、1.7%。根据FLETCHER分级,省立医院160例病人中极低度危险者98例(61.2%),低度危险者8例(5.0%),中度危险者22例(13.8%),高度危险者32例(20.0%);青大附院174例病人分别为15例(8.6%)、38例(21.8%)、57例(32.8%)、64例(36.8%)。省立医院80例和青大附医院96例病人行内镜下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两地区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别,CD117、CD34是其诊断的特异指标,消化道内镜下治疗胃肠间质瘤快速、损伤小。
张伟牛庆慧牛庆慧赵坤梁坤江月萍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内窥镜检查
术前ALBI评分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情况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ALBI评分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8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ALBI分级、MELD评分、ALBI评分对肝癌患者肝移植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LBI组和低ALBI组。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ALBI评分判断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577,最佳界值是−2.24。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ALBI ≤ −2.24组和ALBI > −2.24组,低ALBI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较高ALBI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前ALBI评分对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王雪刘建勋朱美静杨鑫张翠萍
关键词:肝癌肝移植
肥胖对猪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猪螺杆菌( Helicobacter suis, H. suis)感染后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 suis感染组( HS组)和H. suis感染+高脂饮食组( HS+HFD组)。 NC组与HS组给予普通饮食,HFD组与HS+HFD组自感染后第3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差异性饮食24周后处死小鼠,取其胃组织行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瘦素( leptin)及其受体Ob-R、炎症因子IFN-γ与趋化因子CXCL13、CC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H. suis感染可诱导小鼠胃黏膜滤泡的形成;与HS组相比,HS+HFD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明显增加,胃黏膜leptin及其受体Ob-R,IFN-γ、CXCL13、CCL2的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可促进H. suis感染后胃MALT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肥胖时脂肪因子leptin及相关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有关。
杨若明田宇彬杨林魏良洲于亚男张翠萍李晓宇毛涛任琳琳张帅庆
关键词:肥胖瘦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