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鹏
-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开放性气腹的操作技巧及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总结开放性气腹的操作技巧及应用体会。方法:开放性气腹操作1685例。在脐上或下缘作一长约1.5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切开腹壁各层,直达腹腔,以七号丝线缝吊切口左右两侧壁作牵引线,向上提拉腹壁,直视下放进开放性气腹套针,并以两侧牵引线分别固定在套针的相应位置上。注入CO2气体,即建立好开放性气腹。手术标本由脐部切口送出。结果:所有病例均能成功建立开放性气腹,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开放性气腹操作简单、安全、临床实用性强,适宜在腹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 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朱江刘衍民陈凤玲
-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腹腔镜检查
-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方法:对3例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术前CT发现明显的脾肾分流支,故结扎离断脾静脉近端,保留脾脏。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125、75、10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45、65ml,无输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4~7d。结论: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对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可在脾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交汇处与保留脾肾分流支后的脾静脉之间夹闭后离断,将脾脏由门静脉系统转流至体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较合理的保脾方法,既保留了脾脏原有的功能,也减少了门静脉高压状况,去除了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效果较为理想。
- 张程鹏侯东生叶劲松李青峰刘衍民
- 关键词:腹腔镜术断流术脾肾分流门静脉高压症
- 两孔提线针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两孔提线针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5月我院应用两孔提线针法微型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162例。结果:16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14min,平均7min。无血肿、积液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两孔提线针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具有患儿创伤更小、疤痕更少、康复更快等优点,同时可以发现和治疗对侧存在的隐匿性疝。此术式简易、安全、有效、合理,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 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李青峰刘衍民
- 关键词:腹腔镜术两孔法
- 尾状叶切除术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为肝尾状叶切除术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方法:选取37具成人离体尸肝标本,采用雕琢法和断层解剖观测肝尾状叶形态、毗邻,血管系统的来源、走行,肝后腔静脉前间隙。结果:尾状叶三管系统的来源,Spiegel叶多以左肝三管系统为主,而腔静脉旁叶多以右肝或分杈处为主,三管系统中,以门静脉分支分布最为稳定,尾状叶静脉变异较大;三管系统在进入尾状叶时形成簇;尾状叶有前平面及肝后腔静脉前间隙;尾状叶Spiegel叶与腔静脉旁部存在较为明显的界线,其外部标志大致与其外切迹相当,腔静脉旁部与尾状突无明显的界线。结论:肝尾状叶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三管系统进入尾状叶的位置比较恒定。尾状叶的手术切除术应首先确定边界,根据相应的解剖标志来选择手术方式及入路。
- 侯东生钟世镇丁自海闫东红叶劲松朱江张程鹏
- 关键词:肝尾状叶
-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的应用——以“腹外疝”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逐渐成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而且反映一定的教学策略。文章从医学教学的特点为切入点,详述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案例的教学两种主要的策略,并以"腹外疝"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阐述如何将上述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并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中加以应用。
- 叶劲松侯东生张程鹏
- 关键词: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普通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皮肤切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按拟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31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在手术结束之际关闭皮肤切口时,用4-0可吸收线缝合手术切口处的筋膜、皮下组织层后,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皮肤切口。结果本组31例,切口长度12~180mm,平均(32±32)mm。术后第1天切口发红2例,切口少许渗液1例,均在第2天消失。术后均无发热。术后第1天有3例中度疼痛,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有28例、18例、5例诉轻度疼痛。切口愈合时间5~9d,平均(6.3±1.1)d。所有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黏合剂闭合非感染手术的皮肤切口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炎症反应轻微、瘢痕小、感染少的优点。
- 文辉清刘衍民时鑫王平孙北望沈磊张程鹏
- 关键词:组织黏合剂伤口愈合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皮肤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内镜乳头肌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张程鹏侯东生陈光春叶劲松曹才文刘杰文刘衍民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探查取石乳头肌切开CHOLECYSTECTOMY胆囊良性疾病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保胆治疗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保胆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胆石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新方法。方法:2008年7月至2012年9月为41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颗粒状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drainage,ENBD),并行ENBD管造影以证实胆总管结石是否取尽,术后1~3 d行微创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cholecystolithotomy,EMIC)。结果:41例手术均获成功,ERCP胆总管取石时间平均(51±9.1)min,保胆手术时间平均(48±7.3)min,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5 d,平均(3.5±0.6)d。结论:ERCP+EST结合EMIC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效率,扩大了保胆手术的治疗范围。
- 张程鹏陈光春侯东生叶劲松惠栓华沪玮刘衍民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保胆取石术腹腔镜检查
- 指拨分离法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入路及操作空间建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指拨分离法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中入路及操作空间建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行TEP患者78例,采用指拨分离法及侧入路置入Trocar并超声刀建立术中入路及操作空间的方法。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3.0±8.3)min,无腹膜破裂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2.8±1.3)d,随访6~19个月,无手术区疼痛、神经感觉异常、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指拨分离法在TEP术中入路及操作空间建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对于刚刚开展TEP的医疗机构,于腹直肌后鞘前实施该方法,能够建立安全,清晰的操作平面,更利于手术完成。
- 张程鹏侯东生陈光春叶劲松华沪玮刘衍民
-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
- 腹腔镜保胆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中关于切口程序的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通过32例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经验,探讨术中胆囊和胆总管切开及缝合顺利的合理性。方法 总结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外科中心3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20min,平均(160±23)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0d,平均(8.7±1.5)d。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31个月,均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保胆取石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扩大了保胆手术的治疗范围,正确的选择术中胆囊及胆总管切开顺序对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重要影响。
- 张程鹏陈光春叶劲松惠栓侯东生华沪玮刘衍民
- 关键词:胆石症胆总管探查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