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妮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我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没有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随着人为干扰影响的增强,退耕弃荒地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多样,所导致的植被恢复效果也是多...
- 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何彪李峰张燕妮王婷冒艳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被恢复
- 植被保护价值的判定标准及其在滇西北的应用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几十亿年来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广泛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但现代社会人口的急剧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
- 张燕妮
-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0.05),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退耕弃荒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云南松幼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退耕弃荒地内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 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张燕妮冒艳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演替
- 滇西北地区优先保护的植物群落类型被引量:28
- 2013年
- 确定优先保护的地区和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为评价滇西北地区优先保护的植物群落类型,针对植物群落在维持栖息地稳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功能,依据科学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由3个层次6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6个与群落相关的指标分别是: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种数、保护植物级别、群落稀有性、特有植物物种种数和群落特有性。通过对滇西北地区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共选出有样地数据的群落61个,归入13个植被亚型。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利用等级赋值的方法制定了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群落及植被亚型进行评价,再进行重分类,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和一般保护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制作不同保护级别的植被亚型的分布图,划分出优先保护的区域。综合评价划分出一级保护群落4类,二级31类,三级23类,一般3类;一级保护植被亚型1类,二级6类,三级6类。这些优先保护类型中,一级保护类型少量,分布在贡山县西南部和泸水县西南部的高黎贡山;二级保护类型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高海拔地区各大山系及东南部高山地区;三级保护类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海拔较低的区域以及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段。
- 张燕妮张志明耿宇鹏欧晓昆彭声静王文礼冯欣呙靖雯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滇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