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楠

张楠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曼彻斯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地方高校能力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污水
  • 1篇低碳
  • 1篇低碳技术
  • 1篇动床生物膜反...
  • 1篇选项
  • 1篇循环利用
  • 1篇移动床
  • 1篇移动床生物膜
  • 1篇移动床生物膜...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反应器
  • 1篇时间函数
  • 1篇事前
  • 1篇数学
  • 1篇数学建模
  • 1篇水处理
  • 1篇水源热泵
  • 1篇水源热泵技术

机构

  • 4篇曼彻斯特大学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安吉国千环境...

作者

  • 4篇张楠
  • 2篇顾敦罡
  • 1篇银奇英
  • 1篇饶品华
  • 1篇李光辉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洁净煤技术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事前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低碳技术研发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低碳技术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然而从生命周期角度而言,新技术的工业应用也需要额外的资源投入并会带来新排放,碳减排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量化所有单元过程对碳足迹的贡献,指导低碳技术的工艺设计和流程优化。传统的LCA方法依赖工厂清单数据调研,可定义为技术工业化应用后的事后评价,但对于尚处于试验规模研发的技术,难以获得LCA所需数据。因此,针对尚未工业应用的新兴技术,事前LCA方法论研究将有潜力成为未来产业生态学领域的重点方向。总结了目前事前LCA方法论存在的清单数据收集、系统边界定义和结果解释等主要问题,提出事前LCA方法除应用于粗略预估新技术潜在的碳足迹等环境影响外,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量化与新技术相关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碳足迹现状作为新技术研发基准目标,发现和优化环境影响较大的过程,为工业应用提出低碳设计建议。通过归纳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新兴技术事前LCA案例,发现基于试验规模数据计算得到碳足迹与实际工业规模有数量级差距,因此建议在研发过程中投入少量额外人力及软硬件资源,以实现工艺过程的放大模拟,预测其工业规模能耗和投入产出清单并开展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最后以废弃聚氯乙烯脱氯资源化技术碳足迹评估为例,通过融合基础试验、过程模拟和事前LCA方法量化不同反应物浓度、处理量、反应器设计、运行条件等过程变量对能源与原辅料消耗、直接排放、产物收率、废弃物产生量等过程投入产出清单的影响,并实现以碳足迹作为评价指标,指导新技术低碳工艺设计和运行条件的研发。
陆嘉麒廖文杰张楠张楠饶品华饶品华
关键词:低碳技术绿色设计废弃物循环利用
化学处理系统
一种将在处理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最优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义表示处理系统中预定范围的设备选项的系统模型、表示各个设备之间的可行互连的约束、和表示与各个设备相关的性能标准的参数。相对于预定的标准对所述系统模型进行分析,以确...
张楠银奇英
文献传递
污水处理CAST-MBBR工艺的模型构建与模拟
2023年
基于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CAST)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对浙江省某污水处理厂开展CAST-MBBR工艺的建模和模拟研究.针对工艺机制,将半经验生物膜模型嵌入活性污泥1号模型,描述CASTMBBR除碳脱氮的生化过程,再与描述颗粒沉降过程的双指数模型复合,形成完整的CASTMBBR工艺模型,并建立进水、出水水质与模型组分的转换方法.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出水指标影响较大的关键性参数并进行调校.利用污水处理厂全年的实测进水、出水数据对校正后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出水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总体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CAST-MBBR工艺的模拟.
张玲丽顾敦罡陆嘉麒张楠胡立江李光辉
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数学建模
污水源热泵技术在城市污水热能回收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简述了污水源热泵的分类和运行原理,对污水源热泵在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工程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围绕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关键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包括污水的流动与换热特性、换热器污垢形成与除垢、换热器防腐、制冷剂工质选择等方面。就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应用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以期为污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黄雄虎顾敦罡陆嘉麒楼宇航张楠李光辉
关键词:污水源热泵供热供冷换热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