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26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马兜铃酸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2001年
-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马兜铃酸(AA)诱导实验动物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报告。本研究目的在于初步观察不同剂量的 AA可否引起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方法:实验动物分为 3组:(1)低剂量 AA组(AL组, N=20):给以AA 2.5mg·kg-1·d-1,腹膜内注射共12周;(2)高剂量AA组(AH组,N=20):给以AA 5mg·kg-1·d-1,腹膜内注射共 12周;(3)对照组(C组,N=6):给以生理盐水腹膜内注射,每只 2 ml/d,共 12周。 AL、AH两组在用药后1、2、4、8、12周分别处死4只大鼠,C组动物实验结束时处死,分别进行尿蛋白定量,尿β2-MG、肾功能、肾脏病理等方面的检查。结果:AL组在用药后12周血BUN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AH组在用药后8、12周血BUN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两组动物在用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尿蛋白、尿β2-MG、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病理检查可见两组动物8~12周后有轻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尤以 AH组较为明显。结论:木研究中应用的一定剂量和时间的马兜铃酸可诱导大鼠发生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及BUN升高,但诱导实验动?
- 张晓明郑法雷李艳段林金晶薄玉红黄庆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小管-间质损伤马兜铃酸肾病
- 缬沙坦抑制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Val)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KC细胞分为(1)无血清培养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MCP-1+ AAI组):培养液中加入马兜铃酸-I(AAI)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3)Val组:培养液中加入Val;(4) MCP-1+ AAI+ Val组。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EI)检测 HKC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α-SMA阳性的HKC细胞百分数。结果不同浓度缬沙坦(0.1、10、10 0、100. 0 pg/ml)分别作用于 HKC细胞48h后,IEI测定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及。SMA抗原表达,与无血清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得Val组表达α-SMA阳性的 HKC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0. 2%、5.6%、5.2%、0.9%,与无血清对照组(平均为3.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MCP-1+ AAI+ Val(0.1、 1. 0、10.0 pg/ml)组 HKC细胞培养48h后,表达α-SMA阳性的HKC细胞分别为17.?
- 文晓彦郑法雷孙阳中李艳中张晓明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
- 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被引量:69
- 2000年
-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尿毒症一事在国内外引起关注 ,其主要表现为“急进性肾间质性纤维化” ,病情多为不可逆性。本文复习了国内外有关文献 ,对马兜铃酸引起肾病的发病机理。
- 张晓明郑法雷
- 关键词: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肾病肾脏损害
- 马兜铃酸I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9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acidI,AAI)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 ,了解AAI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HKC细胞分为无血清对照组 (C组 )和AAI实验组两组 ,在AAI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AAI;两组HKC细胞分别培养 48h后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表达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达α SMA阳性(+)的HKC细胞百分率 ;采用免疫酶标技术 (ELISA)检测HKC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 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 ,可见不同剂量AAI处理后的HKC细胞表达角蛋白减弱 ,表达α SMA及波形蛋白增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发现不同剂量AAI(1 0 ,2 0 ,40 ,80 μg/L)处理后 ,表达α SMA(+)的HKC细胞百分率与AAI剂量呈正相关 (r =0 0 86 7,P <0 0 0 5 ) ;当AAI为 2 0 ,40 ,8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百分率为 8 6 % ,9 6 % ,1 3 4 % ,较C组 (平均值为 3 1 % )明显增高 (P <0 0 5 )。应用ELISA法观测AAI对HKC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 ,可见C组HKC细胞有基础水平的TGFβ1分泌 (2 1 7%ng/L) ;当予一定剂量的AAI(1 0 ,2 0 μg/L)刺激HKC细胞 2 4h后 ,细胞上清液中TGF?
- 文晓彦郑法雷高瑞通李艳孙阳张晓明
- 关键词:马兜铃酸I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正>目的:探讨AA诱导的实验动物慢性肾损伤中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与慢性肾脏病变的关系。 方法:雌性 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马兜铃酸实验组(AA组,n=30)和对照组(n=5)。AA组给予腹膜内注射AA5m...
- 张晓明郑法雷段琳李艳
- 文献传递
- 实验性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于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动物发生慢性肾衰竭的报告.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AA可否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er大鼠分为AA...
- 郑法雷张晓明黄庆元李艳段林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中药毒性肾间质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被引量:9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 5mg·kg-1·d-1共 16周 ,开始用药后 8、12、16、2 0、2 4周分别处死 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 (5只 )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 2ml/d ,共16周 ,2 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 ,分别作生化、病理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 间质面积。结果 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 16、2 0、2 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用药后 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 间质损伤 ,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 ,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2 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 ,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 ,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 ,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 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 ,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 ;2 0、2 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 。
- 郑法雷张晓明黄庆元李艳段林
- 关键词:马兜铃酸间质性肾炎疾病模型马兜铃酸肾病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特点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关木通等中药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可能作用。方法分析16例关木通等中药所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病理特点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情况。对10例肾活检标本进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检测。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在服用关木通等中药后出现肾脏病变,10例中药成分中明确含有关木通,5例就诊时已进入尿毒症期或尿毒症前期。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血压一般正常。尿常规基本无白细胞,蛋白尿较轻,尿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3000ng/ml),贫血13例,伴肾性糖尿14例、肾小管酸中毒10例。肾活检显示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大片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脱落,间质灶性或成片以单核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及大片纤维化,小叶间动脉壁可增厚。肾小球无病变或轻度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波型蛋白表达增加,肾间质Ⅲ型胶原表达增加。7例予泼尼松15~50mg/d治疗8~72个月后,4例肾功能有所好转,2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稳定,1例肾功能继续恶化。1例经过对症治疗2个月后肾功能正常,5年后肾小管酸中毒和肾性糖尿完全消失。结论关木通等中药可引起慢性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很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皮质激素可能对缓解关木通等中药所致肾小管间质病变有一定作用,其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于阳张晓明李艳叶文玲李雪梅郑法雷
- 关键词:中药关木通肾损害
- 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马兜铃酸Ⅰ在诱导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协同作用被引量:5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和马兜铃酸Ⅰ (aristolochicacidⅠ ,AAⅠ )及其两者的协同作用 ,对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细胞波形蛋白 (vimentin)、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及角蛋白 (cytocreatin)的表达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表达α SMA( +) HKC细胞的百分数。结果 HKC细胞经MCP 1、AAⅠ或AAⅠ与MCP 1共同作用后 ,HKC细胞角蛋白表达减弱 ,波形蛋白、α SMA表达明显增强。无血清培养的HKC细胞中有少量细胞 (0 3 %~ 7 5 % )表达α SMA ,当培养液中的MCP 1浓度为 0 0 0 1、0 0 1、0 0 5、0 1、0 2、 0 4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为 2 0 0 %、2 6 2 %、2 0 3%、2 3 2 %、11 2 %和 0 4% ,与无血清对照组 (平均为 3 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当加入AAⅠ的浓度为 5、1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分别为 0 5 %和 1 4% ,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当AAⅠ为 2 0、40和 80 μg/L时 ,HKC细胞表达α SMA( +) 的百分率分别为 8 6 %、9 6 %和 13 4% ,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当培养液中同时加入MCP 1(0 1μg/L)和AAⅠ (5、
- 郑法雷文晓彦李雪梅高瑞通张晓明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