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荣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他达那非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他达那非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他达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以治疗8周为疗效评估节点,比较两组前列腺症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性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结果治疗8周时,观察组NIH-CPSI评分较对照组低,IIEF-5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高,ET-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ED患者可减轻其前列腺症状,联合他达那非使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增强勃起功能。
- 张晓峰邹国庆凌超黄泳霖黄贵书
-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他达那非生物反馈电刺激
- UCA1和miR-141在膀胱癌细胞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和miR-141在膀胱癌细胞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V-HUC-1及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EJ、T24、T24-MMC、T24-ADM UCA1和miR-141 mRNA表达情况;同时测定78例患者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UCA1、miR-14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细胞株BIU-87、EJ、T24、T24-MMC、T24-ADM组UCA1、miR-141mRNA水平明显高于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V-HU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耐药膀胱癌细胞株T24-MMC、T24-ADM组UCA1、miR-141 mRNA水平明显高于非耐药胱癌细胞株T2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膀胱癌组UCA1、miR-141 mRNA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UCA1、miR-141 mRNA水平与肿瘤分级、肌层浸润、肿瘤分期、发病特点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53、0. 57、0. 61、0. 41、0. 58、0. 43、0. 56、0. 40,P <0. 05);UCA1-组、miR-141-组、UCA1-/miR-141-组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UCA1+组、miR-141+组、UCA1+/miR-14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UCA1、miR-141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膀胱组织,UCA1、miR-141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UCA1、miR-141低表达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 邹国庆张晓峰罗伟健黄贵书
- 关键词:膀胱癌临床预后
- 盐井地区饮食及生活习惯与泌尿系统结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随机调查盐井地区饮食、生活习惯及泌尿系统结石现状,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调查该院2015年2月—2019年3月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并进行社会调查,共有3269例列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纳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泌尿系统结石患病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对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该次调查患者共计3269例,回收问卷3051份,其中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共1252例,占41.04%。泌尿系统结石危险单因素分析显示猪内脏、牛肉食用史、饮水量、尿酸含量、泌尿系统结石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猪内脏、牛肉食用史、饮水量、尿酸含量、泌尿系统结石家族史有统计学差异(Waldχ2=4.090、6.939、4.489、6.138,P=0.044、0.009、0.035、0.014<0.05)。结论盐井地区泌尿系统结石患病发生中,猪内脏、牛肉食用史、饮水量、尿酸含量、泌尿系统结石家族史都是其影响因素。应该加强对饮食习惯的指导工作,以减少泌尿系统结石患病率。
- 蔡建铨张晓峰邹国庆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饮食习惯泌尿系统结石影响因素
- 一种核酸采样工作站的操作窗口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酸采样工作站的操作窗口,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外端开设有截面为阶梯状的阶梯槽,该阶梯槽内可拆卸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内端面与本体之间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隔离板,该隔离板上固定连接有手套;所述...
- 何洁张晓峰邹学梅邹霞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3年10月在荣县人民医院和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2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率与病原菌分布状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9例(9.06%),29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1.9%,最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6株,占比38.1%,最主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主要耐药药物为哌拉西林、氨苄西林,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耐药药物为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不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64、0.781。预测模型(预测模型=2.833×糖尿病史+2.69×术后导管留置时间-3.67×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AUC为0.8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7%、93.1%。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菌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糖尿病史、术后导管留置时间(>7 d)、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 凌超邹国庆张晓峰黄贵书
-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 c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 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 cm×8 cm^13 cm×20 c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邹勇张晓峰刘兵胡以信陈雷陈诚
-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