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 作品数:37 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按照钱学森科学思想重新构建中医理论框架被引量:3
- 2019年
- 钱学森先生所创立的系统论,既不同于整体论,又不同于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既可凸显中医的特色,又可弥补中医的不足,因而是中医的正确发展方向。钱学森先生关于科学技术体系分为哲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实用技术4个层次的设想也完全适合于中医。哲理科学是以世界十二大规律为基础,将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一门全新的智慧之学。因为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摒弃非理性的哲学思辨,排除人为因素(特别是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影响,得到完全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结论,因而比哲学思辨略胜一筹。这对于中医而言,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以钱学森科学思想和哲理科学为指导,可以构建比较理想的中医科学理论框架。
- 孟凯韬张志强
- 关键词:系统论中医理论
- 恩师仙逝,教诲铭记——缅怀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
- 2011年
- 2010年2月4日是中医界沉痛的日子,我们德高望重的严师慈父,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国中医急诊学学科体系创建者之一,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任继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这一年来,每当翻阅恩师所赠阅的中医典籍,我们常想起先生在所赠书上盖赠书印章时,那种对学生的无限寄托和亲切关爱;先生在每次赠书时都严肃认真地教诲"一定要多读经典,多做临床,方可成为大医",强调"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回想起双手接过先生赠书时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我们决不辜负先生寄以的希望,要倍加努力实现老人家的遗愿。值此先生仙逝1年余,谨以次文,追思前贤并鞭策后学。
- 任喜尧任喜波任喜洁张志强
- 关键词:事迹
- 北京部分地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期抑郁症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居家养老与养老院养老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情况,为保护老年人群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2-6月,在北京6个社区及2家养老院,分别调查了356名居家养老和171名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采用自制问卷采集老年人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经济学特征,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以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老年期抑郁症筛查。结果北京地区居家养老者老年期抑郁症的检出率为10.7%,其中轻中度占7.6%,重度占3.1%;养老院养老者老年期抑郁症的检出率为37.5%,其中轻中度占36.3%,重度占1.2%。养老院养老组的抑郁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居家养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7,P<0.01)。居家养老组HAMD得分为16.17±4.98,养老院养老组得分为18.48±5.47。对居家养老组与养老院养老组抑郁症患者HAMD 7项因子进行比较,养老院养老组焦虑和阻滞因子得分高于居家养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养老方式有益于防治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生。
- 陈仁波盖国忠李鹤张志强凃人顺
-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期抑郁症
- 读《六因条辨》有感被引量:3
- 2012年
- 先贤在时症、外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依然是中医教学、临床的重要参考。清·陆子贤所著《六因条辨》虽然不及叶薛等诸家所著影响,但其中一些思想发挥也有诸家所不逮。本书融汇伤寒、温病的思想,而不是偏执一端,对于时症的病机及其演变、诊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未能得到业内充分的重视和应用。曾受恩师任继学先生指点导读,陆子贤之《六因条辨》也成为笔者的一本案头书。近日,再读《六因条辨》,就陆子贤对诸时症病机条辨之深度、广度以及临床四诊之精准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兹不揣浅陋,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 张志强盖国忠陈仁波李鹤
- 关键词:读后感
- 文明互鉴新时期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道
- 2024年
-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代环境中,以史为鉴,参悟经典,确立中医原创思维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充分展现中医药学原发创生性的勃勃生机。
- 张志强王永炎
- 关键词:传承创新
- 关于加强中医学派研究的建议被引量:8
- 2011年
- 目前中医研究应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主要指实验科学方法;一种是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文献学、历史学及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在科研计划立项中,前者受到重视,后者则被淡化。事实上,传统方法的中医研究应该是源头与基础,不仅重要,
- 王永炎张志斌张志强王燕平朱建平
- 关键词:中医学派学术流派
- 关于老年高血压乏力问卷设计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因为目前对老年高血压乏力问题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对问题的回答完全开放,被调查者难以回答,完全封闭则不利于发挥被调查者的主观性,故将问卷设计为混合型问卷,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充实该研究。选择社区医师和社区患者进行研究,从最基层获得最真实的研究数据。采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制定问卷项目,为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请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包括修改条目的用词,删除有问题的条目,确保每个条目内容确属其结构范畴,同时保证表述恰当、简练易懂。问卷的设计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编写:理论构想→确定指标或问题→编写题目→预调查→收集数据后分析问卷信度、效度→修改问卷。问卷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语。
- 陈仁波盖国忠张志强王燕平
- 关键词:高血压病乏力问卷设计开发型混合型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被引量:22
- 2016年
-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建以来,不仅为疑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络作为一种通道的概念,可以成为中西医共识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络的理论内涵尚未完善,病络也绝不等同于络病。病络作为核心病机的反映,一定是构建于中医意象思维创造之上,大概念的抽提与其伴生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推演并不矛盾,这一点已在毒损脑络的研究上得以印证,故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对病络理论本源及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 张志强谢颖桢张华敏王永炎
- 关键词:病络毒损脑络
- 中医临证加减化裁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草案
- 王志国王蕾王忠赫炎刘峘黎元元王丽颖张志强
- 本项研究采用文献挖掘、专家咨询、临床调查等方法对中医临床随症加减、兼证加减、审因加减、辨病加减、体质加减、因时加减、因地加减、并发症加减等方面内容的系统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加减化裁相关理论,探索了中医临床加减化裁用药规...
-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手足口病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确立按照手足口病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型:邪犯肺卫证、肺脾湿热证及气阴不足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42例患儿均在10 d内治愈。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并结合疾病的地域性差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岳伟时吉萍张志强陈仁波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辨证论治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