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婧怡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有机物
  • 3篇天然有机物
  • 2篇对硫磷
  • 2篇三氯乙烯
  • 2篇水体
  • 2篇天然水体
  • 2篇硫磷
  • 2篇活性炭
  • 2篇甲基对硫磷
  • 2篇NOM
  • 1篇低浓
  • 1篇中低浓度
  • 1篇中国风
  • 1篇台灯
  • 1篇物化性
  • 1篇物化性质
  • 1篇粉末活性炭
  • 1篇TCE
  • 1篇HPSEC

机构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4篇张婧怡
  • 2篇袁宏林
  • 2篇石宝友
  • 2篇解建坤
  • 2篇王东升
  • 1篇晏晓敏
  • 1篇李涛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活性炭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和三氯乙烯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MP)和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平衡特性,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炭量下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与预测,并探讨了天然有机物(NOM)对MP、TCE在PAC上的竞争吸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体条件下,3种PAC对MP和TCE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MP比TCE更易于被PAC吸附;3种PAC对MP、TCE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YK炭、SL炭和JC炭;HSDM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并能够有效地预测不同投炭量时的吸附动力学;天然水体中的NOM会与MP和TCE在PAC上发生竞争吸附,NOM对MP的竞争吸附作用相对TCE更为显著.
张婧怡袁宏林石宝友解建坤晏晓敏李涛王东升
台灯(中国风)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台灯(中国风)。;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照明与装饰。;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王紫怡张婧怡高彩琴王蕊欣刘昕易杨景洋刘骞
活性炭对天然水体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以及目标有机物与NOM的竞争吸附研究
本论文从活性炭对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着手,选择五种具有性质差异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五种有机物作为目标污染物,分别研究了在天然水体条件下五种活性炭对目标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
张婧怡
关键词:活性炭有机物
文献传递
活性炭物化性质对吸附天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研究了天然水体条件下2种合成有机污染物(SOC)甲基对硫磷(MP)和三氯乙烯(TCE)以及天然有机物(NOM)在5种粉末活性炭(PAC)上的吸附特性.在对活性炭的物化特性进行全面表征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PAC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天然水体中SOC类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并利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研究了天然有机物(NOM)在PAC上吸附的分子量分级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表面化学性质而言,PAC的物理性质(孔隙性质)是影响其吸附2类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因素;PAC对SOC类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和表观相对分子质量(AMW)<500的NOM的吸附主要受PAC的微孔比表面积的影响,而对AMW在500~3 000的NOM的吸附则受中孔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径的共同影响.
张婧怡石宝友解建坤袁宏林王东升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甲基对硫磷三氯乙烯天然有机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