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铮

作品数:59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铜绿
  • 13篇耐药
  • 12篇单胞菌
  • 12篇铜绿假单胞
  • 12篇铜绿假单胞菌
  • 12篇假单胞菌
  • 8篇基因
  • 7篇杆菌
  • 6篇耐药性
  • 5篇生化
  • 5篇ITS基因
  • 5篇测序
  • 4篇碳青霉烯
  • 4篇碳青霉烯类
  • 4篇青霉烯
  • 4篇青霉烯类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分枝杆菌
  • 4篇病原

机构

  • 59篇广东省中医院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市胸科医...
  • 2篇广州金域医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卫生部临床检...

作者

  • 59篇张伟铮
  • 33篇陈茶
  • 23篇屈平华
  • 11篇蓝锴
  • 10篇林冬玲
  • 10篇李松
  • 9篇鄂顺梅
  • 9篇邓光远
  • 8篇肖倩
  • 8篇曾建明
  • 8篇黄彬
  • 7篇罗强
  • 6篇周强
  • 6篇张文
  • 5篇王丽娜
  • 4篇李有强
  • 4篇唐小龙
  • 4篇陈富
  • 3篇张秀明
  • 3篇袁慧

传媒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临床检验杂志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第一次全国中...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检验医学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细菌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在临床不常见菌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菌16SrRNA基因的广谱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在临床分离的少见病原菌的鉴定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来自7家不同医院和机构,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具有特殊表型的少见菌48株,以及仪器法连续监测报警阳性、但二次传代无细菌生长的液体增菌培养瓶7个,采用细菌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基因MicroSeq500试剂盒、通用引物27f-1492r、27f-1525r进行广谱PCR扩增及目的片段的基因测序。运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Blast)”,结合“具有法定分类学地位的原核生物名称目录(http://W^Ufir.bacterio.cict.fr/)”提供的分类学信息,比较待鉴定细菌与近缘种模式菌株基因序列的相似程度;参考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M18-A的解释标准,以确定待鉴定细菌的种属及分类学位置。结果采用广谱PCR测定,7份假阳性血培养瓶中,2份扩增到细菌的16SrRNA基因,经序列分析鉴定均为肺炎链球菌。48株不同来源、不同种属的少见菌,均扩增到16SrRNA基因目的片段并成功测序,参考CLSIMM18-A的解释标准,35株(72.9%)直接鉴定到“种”,11株(22.9%)鉴定到“属”,另2株鉴定为可能的新属新种。进一步结合细菌的生化反应特征及其他管家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则可鉴定到“种”的细菌可增加到42株(87.5%),其中包括链杆菌、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玫瑰单胞菌、奴卡菌、弯曲菌、分枝杆菌等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少见菌,以及多株近十年内命名的新细菌,如小不动杆菌、富西亚分枝杆菌、黏液玫瑰单胞菌、Halomonasjohnsoniae等。此外,还发现了1个新亚型的胎儿弯曲菌。结论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能明确提供细菌的遗传学信息,且无种属选择性,对临床少见菌、苛养菌、以及固体培养基不生长的�
陈茶屈平华顾全黄彬张伟铮穆小萍张磊陈默蕊王露霞鄂顺梅叶金艳唐小龙蓝锴罗强戴小波袁慧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细菌学技术
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抗菌肽LL-37、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的抗菌肽LL-37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50例、健康体检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菌肽LL-37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组的抗菌肽LL-37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11,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时,抗菌肽LL-37和CRP水平升高,对评估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肖倩黄柳霞曾建明曾建明张伟铮李有强陈富
关键词:C反应蛋白铜绿假单胞菌
卫生部微生物室间质评1012菌的鉴定与放线菌属的系统发生分析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0年微生物室间质评1012菌进行鉴定,研究1012菌的分类学位置及放线菌属的系统分类现状。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学形态检查、商品化的API、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等多种手段对1012菌进行系统的鉴定。结合远程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原核生物信息,构建放线菌属及相关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研究放线菌属的系统进化及1012菌与相关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012菌为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棒状菌,60多项生化实验,除L-阿拉伯糖发酵实验阴性,其余与图列茨放线菌一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12菌与图列茨放线菌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放线菌属的模式菌种——牛放线菌的同源性仅为90.6%。进一步的系统发生树亦表明,放线菌科的五个菌属清晰地聚类成9个“基因属”,小弯杆菌、动弯杆菌、放线杆菌、隐秘杆菌4个菌属分别包含单一的基因群,而放线菌属则包含了5个独立的基因群。结论1012菌可鉴定为图列放线菌,但从基因的角度上分析,当前的放线菌属的组成结构过于松散,可能会重新分类。
屈平华赵红波黄彬张伟铮张颖陈茶
关键词:放线菌科
ITS基因序列分析在鉴定暗色真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15株暗色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暗色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并基于ITS...
张伟铮肖倩屈平华邓光远李松陈茶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暗色真菌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ITS基因序列分析在鉴定暗色真菌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使用ITS基因序列分析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15株暗色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浅部真菌病中分离的暗色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并基于ITS序列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经形态学鉴定为15株暗色真菌的PCR产物经l%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鉴定扩增所得条带在500~700bp之间,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其中鉴定为链格孢2株,球孢枝孢酶2株,皮炎外瓶霉2株,枝状枝孢霉、新月弯孢霉、微皱篮状菌、Phaeobotryon cupressi、极细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oligosperma、Fonsecaea monophora各一株。结论:ITS基因序列分析可有效地鉴定暗色真菌,避免了由于l临床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漏检和误诊。
张伟铮肖倩屈平华邓光远李松陈茶
关键词:暗色真菌PCR技术
惰性分离胶管采集和保存样品在血糖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惰性分离胶管采集和保存血糖标本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患者标本40例,采用惰性分离胶管和干燥管(无抗凝)采集同一患者血液标本,待血液凝固后立即离心,各取出60μL血清到Eppendorf管(简称Ep管)冷冻保存;再分别于2、4、6、8、24 h后从惰性分离胶管中取出60μL血清到Ep管中冷冻保存,检测并比较上述血清的葡萄糖浓度。结果惰性分离胶管0、2、4、6、8、24 h血糖的检测结果与干燥管0小时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惰性分离胶管的2、4、6、8、24小时血糖检测结果与0小时惰性分离胶管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惰性分离胶管不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且可以防止糖酵解。
郭龙华万泽民陈茶张伟铮
关键词:血糖血样采集临床实验室技术
不同方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准确性探讨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准确性,以找出适合临床开展的、准确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分别用药物敏感性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药物敏感性试剂盒(ATB PSE5)、仪器法(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和VITEK 2)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检测66株黏液型PA,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其余方法作为测试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K-B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完全符合率(CA)为92.63%,严重错误(VME)为0.30%,重大错误(ME)为3.13%,一般错误(MIE)为3.94%;ATB PSE5与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8.89%,VME为0.83%,ME为5.83%,MIE为4.44%;MicroScan仪器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CA为89.38%,VME为0.34%,ME为5.19%,MIE为5.07%。VITEK 2因结果缺失严重未进行比较。结论临床常用检测PA药物敏感性的方法中,以K-B法检测黏液型PA最为可靠,但应延长孵育时间至48 h或放至CO2孵箱24 h后读取结果更为直观、准确。
蓝锴张伟铮罗强周强张文唐小龙
关键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
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AFLP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并探讨其耐药基因分型与AFLP分型之间的联系。方法 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11对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用PCR技术对52株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同时使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技术研究基因型,Cross Checker和ntsys软件分析耐药基因和UPGMA方法分析AFLP基因的树型聚类情况。结果 5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由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该52株AB可分2个基因群,其中A群包括A1、A2和A3三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基因型,B群则包括B1和B2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基因型,A1型为优势菌群。同型的A27、28、30、32、37、47、56均分离自ICU,ICU可能存在过耐药AB的暴发流行。通过与前期研究比较,耐药基因的多基因聚类分析与AFLP树型聚类分析具有一致性也存在不同之处。结论 ICU或许已成为耐药AB菌传播的一个重要枢纽。两种细菌分类方法各有优势,AFLP法是针对全细菌基因组的限制性酶切,在调查细菌流行病学和监控医院整体感染情况方面更权威。
张伟铮刘纹蓝锴屈平华鄂顺梅林冬玲陈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3株马赛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报告对临床分离的3株马赛分枝杆菌的种型鉴定和特征分析。方法对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和rpoB基因测序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生化鉴定无法确定种型,且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差异明显;16S rRNA鉴定结果显示,其与龟-脓肿分枝杆菌群高度同源(相似度>99.7%),联合rpoB基因测序分析可鉴定为马赛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西丁等耐药,其中粗糙型菌耐药性更强。结论马赛分枝杆菌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致病菌,其粗糙型感染应予以重视。
李松蔡杏珊陈茶屈平华张伟铮秦笙鄂顺梅
关键词:菌血症耐药性
基于ITS序列对眼部分离互格链格孢的分子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性角膜病变,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而造成角膜溃疡、穿孔,从而发展为感染性眼内炎,而感染性眼内炎对眼组织破坏严重,预后很差,常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永久丧失[1].国外文献报道镰刀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曲霉菌、青霉菌及其他条件致病菌性真菌.而链格孢属所致角膜炎较为少见,国内只有少量报道[1-3].现报道1例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角膜真菌病.
张伟铮赵瑾陈敏陈力
关键词:ITS序列PCR技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