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霈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增强扫描中碘变态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2003年
- 为提高CT图象密度分辨率和清晰度,常采用CT增强检查,CT增强扫描快速大剂量静注离子型造影剂时,易发生碘变态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现总结我院CT室1993年以来600例行CT增强扫描检查中预防此情况发生及处理体会经验.
- 许淑琴张云霈
- 关键词:CT造影剂
- 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领域的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 谢良军侯宗来温长慧李晋厉张云霈杨航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测量椎体骨折密度测定
- 大脑镰及小脑幕旁硬膜下血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88例CT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侯宗来刘玉萍张云霈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X线计算机
- 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先后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直视下血肿清除手术,随机将其分为自制球囊引流组(观察组)和血肿腔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分时段复查CT,按ADL分级观察术后1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两组间再出血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再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4例;观察组较常规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明显减少(P<0.05);按ADL分级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观察组优良率达87.1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谢良军侯宗来郭刚张合林齐再利张云霈颜欢欢李晋历
- 关键词:手术后出血
- 多功能头托在CT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侯宗来谢良军张云霈
- 关键词:CT
-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 李萌侯宗来钱道之张云霈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 急性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被引量:1
- 2003年
- 侯宗来刘玉萍谢良军张云霈
- 关键词:急性颅脑外伤CT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 美国AFP-90洗片机常见故障及使用保养
- 2002年
- 周波许淑琴张云霈
- 关键词:CT
- 颈椎扫描架的研制与应用
- 2004年
- 侯宗来刘玉萍谢良军赵书水崔晓华张云霈
- 关键词:CT扫描椎体椎间隙
- CT多功能头托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 候宗来刘玉萍谢良军赵书水张云霈候小华许淑芹颜欢欢
- 该CT多功能头托呈“双面凹”形,右可向左侧转到与床面平行位置,对同时检查头、颈或胸部的患者操作非常简单,易摆正位置。头颅冠扫时,头托向下转动,可随意调整角度,最大可达80度,可节省检查时间。头托与检查床连接处的从属体积缩...
- 关键词:
- 关键词: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