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梓群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肠癌
  • 11篇直肠
  • 11篇直肠癌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管
  • 7篇肿瘤
  • 7篇微淋巴管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5篇切除
  • 5篇微淋巴管密度
  • 5篇淋巴管密度
  • 5篇淋巴管生成
  • 5篇肠肿瘤
  • 3篇血管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切除术
  • 3篇全腹腔镜
  • 3篇完全腹腔镜
  • 3篇消化道

机构

  • 17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8篇廖梓群
  • 16篇陈维荣
  • 15篇蔡高阳
  • 5篇林广荣
  • 5篇陈喜贵
  • 4篇郭国湖
  • 3篇李彦冲
  • 3篇陈超阳
  • 3篇刘俐敏
  • 3篇陈茂根
  • 3篇詹庆华
  • 3篇邓希
  • 2篇庄潮平
  • 2篇李廷汉
  • 2篇吴建军
  • 1篇吴祝东
  • 1篇王宇红
  • 1篇郑志超
  • 1篇陈业晞
  • 1篇吴灵飞

传媒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咀嚼橄榄对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咀嚼橄榄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后咀嚼橄榄,对照组术后不咀嚼橄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和胃肠道并发症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梗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咀嚼橄榄能够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方法简单安全,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廖梓群陈维荣方蓉蔡高阳郑培鸿刘俐敏林家维
关键词: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胃肠动力
微淋巴管密度对直肠癌手术远端切除长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的微淋巴管密度(LVD)与直肠癌远端扩散(DIS)长度的关系,探讨LVD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时对决定远端切除长度的价值。方法92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DIS,利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LVD,分析LVD与DIS及直肠癌其他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44例(47.8%)患者有DIS,为(0.31±0.09)cm;其中有23例(52.3%)淋巴管内癌栓。癌缘LVD明显高于癌内,DIS组明显高于无DIS组。相关分析显示,DIS组中,癌缘LVD与DIS呈正相关(r=0.755,P〈0.01);当癌缘LVD超过38时,DIS均超过1cm。LVD还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淋巴浸润有关。结论淋巴管内癌栓是直肠癌DIS的主要形式.LVD与DIS的相关关系有助于决定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远端切除长度。
陈维荣陈茂根蔡高阳廖梓群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7年
为探讨直肠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MLD)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 0例直肠癌组织和4 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LYVE-1的表达及MLD。结果示,直肠癌组织癌中心区及周边部MLD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癌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癌中心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直肠癌中MLD分别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 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淋巴管的发生,主要位于癌周边部,其可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LD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陈茂根陈维荣蔡高阳庄潮平李廷汉廖梓群
关键词:肿瘤转移淋巴管生成微淋巴管密度
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关系
目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淋巴转移为肿瘤细胞转移最常见的的途径。直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仅次于胃癌,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淋巴转移对直肠癌临床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直...
廖梓群
关键词:黏着斑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肠癌淋巴管
文献传递
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突飞猛进,从辅助小切口进行重建,逐渐发展到完全腹腔镜下重建。福建医科大学黄昌明等在国内率先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三角吻合,不仅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完全腹腔镜下关于结肠重建的相关报道较少。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并进行结肠的改良三角吻合术治疗了6例结肠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廖梓群陈维荣陈喜贵蔡高阳陈跃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肿瘤消化道重建
甲状腺癌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的意义
2010年
目的 探讨VEGFR-3信号途径在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率为100%,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LVD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对照组,且淋巴结有癌转移组(N+)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NO)(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R-3,表达强度随淋巴结转移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强,VEGFR-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郭国湖黄惠玉林广荣蔡高阳廖梓群
关键词:甲状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肿瘤转移
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淋巴管生成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詹庆华陈维荣蔡高阳陈业晞廖梓群林广荣林凯煌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淋巴管生成
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min,中位出血量8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蔡高阳庄潮平陈维荣刘俐敏郭国湖廖梓群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
IL-3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其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33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IL-33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结直肠腺瘤中主要分布于表面上皮,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488,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IL-3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χ^2=23.188,P〈0.01)和结直肠腺瘤组(χ^2=17.647,P〈0.01),且阳性信号富集于细胞浆和表面上皮。IL-3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此外IL-33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 IL-33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黄迪陈维荣廖梓群林广荣李彦冲高旭
关键词:结直肠癌白细胞介素-33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新生淋巴管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化放疗的推广,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LR)的风险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仍有6%~15%。而局部复发相关的症状不典型,治疗棘手,预后差。尽管人们一直努力寻找预测局部复发的可靠指标,期望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来提高疗效,但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冈素,尤其是新生淋巴管在其中的作用。
陈维荣廖梓群蔡高阳郭国湖詹庆华林广荣陈超阳
关键词:术后局部复发新生淋巴管直肠癌症状不典型化放疗预后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