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动脉缺如兼肝胆动脉变异一例
- 1966年
- 笔者在指导我院63年级学生局部解剖学实习时发现中国成人约30岁男性,共腹腔动脉缺如,胃左动脉与脾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发出。肝脏的血液由肝左右迷走动脉供应。胆囊的血液由胆囊动脉和胆囊迷走动脉营养(详见附图)。关于腹腔动脉缺如之例,在我国文献中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本例整理出来供临床工作者和同道者参考。
- 赵集中崔尚允
- 关键词:腹腔动脉胃左动脉缺如肝胆
- 绝望行为模型大鼠脑内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神经元结构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强迫游泳应激造成绝望行为 (BD组 )模型和单纯强迫游泳模型 (对照组 )大鼠 (Wistar系雄性 ,体重 16 0~ 180g)各 10只 ,在其端脑、间脑、中脑和脑桥切片上各做抗fo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40倍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各部位内fos蛋白免疫阳性 (FLI)神经元及其数目 ,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BD组与对照组 40倍光镜下FLI神经元数目比较 ,前额内侧皮质 [BD组 (4 9 4± 3 7)个 ,对照组 (18 9± 4 8)个 ,P <0 0 1]、隔外侧核 [BD组 (4 1 6± 3 2 )个 ,对照组 (11 4± 3 0 )个 ,P <0 0 1]、下丘脑室旁核 [BD组 (2 0 8± 4 4)个 ,对照组 (6 9± 2 0 )个 ,P <0 0 5 ]、下丘脑外侧区 [BD组 (12 4± 1 6 )个 ,对照组 0个 ,P <0 0 1]、中脑中央灰质 [BD组 (4 6 3± 5 2 )个 ,对照组 (2 0 2± 4 3)个 ,P <0 0 1]、中脑网状结构 [BD组 (6 5± 1 2 )个 ,对照组0个 ,P <0 0 1]、中缝背核 [BD组 (4 8± 0 4)个 ,对照组 0个 ,P <0 0 1]多于对照组 ;额皮质V层、中脑网状结构和中缝背核内见到胞核深染、胞浆浅染的FLI神经元胞体。结论 抑郁症的发病可能与脑内犒赏系统的强烈而持续的兴奋引起神经元内Ca2
- 郑泰吉崔尚允李光昭韩东日金昌洙孟凡强
- 关键词:神经元结构BDC-FOS蛋白
- 局解与断层、CT解剖学三结合的教改体会被引量:3
- 1998年
-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基础医学的改革,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影像诊断学的迅猛发展和四大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普及,使诊断学的水平达到飞跃性的高度,也对局解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局解改革的根本宗旨.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近几年来经过充分的探讨和学术交流以及大胆的教学改革,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断层、 CT剖学实习室,现已发展成为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函授生以及影像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
- 金昌洙韩东日李光昭崔尚允
- 关键词: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
- 胃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中c-fos表达的研究
- 1997年
- 用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束核内出现3种不同的阳性细胞,即FOS、酪氨酸羟化酶单标细胞、FOS/酪氨酸羟化酶双标细胞.这3种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延髓的中、尾段孤束核内侧亚核、连合亚核以及孤束核的背侧周边区.其中,FOS单标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FOS/酪氨酸羟化酶双标细胞,酪氨酸羟化酶单标细胞数量最少.结果表明,胃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其非特异性一般内脏信息主要传入到延髓孤束核的3个亚区.发现大多数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细胞中同时显示出FOS阳性产物.
- 李光昭韩东日崔尚允
- 关键词: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
- 尼莫地平对下丘脑神经元内c-fos表达的影响
- 1997年
- 将尼莫地平用做钙通道阻断剂,N甲基天门冬氨酸做为受体激活剂,诱导cfos基因表达,探讨尼莫地平对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能诱导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元中cfos基因的表达,且fos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多数.N甲基天门冬氨酸诱导的cfos有自己的时程,30min开始表达,1~2h达高峰,4~8h消失.
- 崔明哲李光昭郑太吉韩东日崔尚允
- 关键词:离子通道神经元下丘脑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 N-氨基-D-门冬氨酸诱导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内c-fos基因表达被引量:4
- 1997年
- 实验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介质N-氨基-D-门冬氨酸诱导大鼠下丘脑内c-fos的表达.N-氨基-D-门冬氨酸注射大鼠皮下后,观察了fos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内开始出现与消失的时程相关以及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给N-氨基-D-门冬氨酸后30分开始出现fos阳性细胞,1~2小时达高峰,4~8小时消失.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中fos阳性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57.8%和63.6%,在弓状核中占细胞总数的60.6%.
- 韩东日李光昭崔尚允
- 关键词: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基因表达
- 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FO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 1998年
-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侧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是内脏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入冲动的直接反应区.在下丘脑内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和室旁核,提示视上核和室旁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中起中继作用.在双标切片中,FOS/TH双标细胞集中分布于孤束核的内侧亚核和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也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反应.
- 李光昭韩东日初春平崔尚允
- 关键词:胃肠道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
- 小白蛋白阳性细胞在大鼠红核内的分布
- 1997年
- 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vidinbiotincomplexmethod,ABC)观察了小白蛋白阳性细胞在大鼠红核内的分布状态.小白蛋白阳性细胞在红核内分布按部位有一定的差异,如吻侧小白蛋白阳性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占细胞总数的92%,中间吻侧和中间尾侧分别占细胞总数的88%和71%,尾侧则相对较少,约占73%.根据细胞的大小及微细结构的特点,红核的细胞可分为大、中、小3种细胞.中、小细胞多数为小白蛋白阳性细胞,散在性地分布在红核的全区,而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尾侧,小白蛋白阳性细胞相对较少.
- 韩东日李光昭崔尚允
- 关键词:红核小白蛋白阳性细胞
- 大鼠嗅结节内SP能神经元至丘脑背内侧核的投射被引量:1
- 1992年
- 应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探讨了嗅结节内P物质(SP)能神经元至丘脑背内侧核内侧部(MDmc)的投射,结果表明:1.投射至MDmc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嗅结节外测区,锥体细胞层多于多形细胞层;2.多形细胞层的SP能神经元,有25.7%投射至MDmc;3.多形细胞层至MDmc的投射神经元中,31.1%为SP免疫反应阳性。本文认为SP做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锥体外信息向MD传递。
- 马文领崔尚允孙雅贤
- 关键词:P物质双标记
- 用含氨水混合液重新灌注被甲醛固定的尸体的体会被引量:1
- 1994年
- 崔林崔尚允等
- 关键词:甲醛固定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