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旭霞
- 作品数:95 被引量:332H指数:9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曹博雯孟旭霞
- 大鼠晶状体胚胎发育形态学变化及HIF-1α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晶状体的形态变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HIF-1α在大鼠晶状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孕鼠30只,分为6组,分别为胚胎第10,12,14,16,18,20d,每只孕鼠剖腹随机取2只胚鼠,每只胚鼠的一只眼以平行于视神经矢状轴的方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阳性表达;另一只眼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晶状体组织中HIF-1α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大鼠胚胎10d(E10),晶状体泡形成;胚胎12d(E12),前壁、后壁细胞分化,前壁细胞发育成上皮细胞;胚胎14d(E14),由后壁细胞发育来的原始纤维形成;胚胎16d(E16),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次级纤维形成;胚胎20d(E20),晶状体基本发育成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HIF-1α在胚胎期晶状体中高表达,上皮细胞较纤维细胞表达强烈。E10至E16表达量升高,E16达到峰值,生发区、过渡区染色最强。E18之后表达量降低,E20最低。6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与组间两两比较,除E10与E12之间,E14与E16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定量PCR显示,HIF-1αmRNA在胚胎期晶状体中持续表达,且随着胎龄不同变化,E10至E16,HIF-1αmRNA表达量升高,E16达到峰值,E18、E20下降。6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与组间两两比较,除E10与E12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胚胎10d时,晶状体泡形成,发育开始,至出生前基本成熟。HIF-1α在晶状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阳性表达呈现时空变化。HIF-1α参与了晶状体的胚胎发育,且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胡迭孟旭霞王海韬于志颖
- 关键词:晶状体胚胎发育缺氧诱导因子-1Α
-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对兔视神经轴浆运输和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治疗剂量的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视神经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光凝后即刻组、光凝后 10天组 ,每组 6只 ,后 2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 ,光凝参数 :0 2 5W× 0 1s× 2 0 0 μm。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对激光光凝视网膜后视神经轴浆运输的变化进行观察 ,同时观察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激光光凝视网膜后HRP反应产物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为 0 1492± 0 0 2 8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视神经轴突髓鞘肿胀 ,轴突内神经微管数量减少。
- 李树宁仇宜解刘国军孟旭霞王云霄王玲
- 关键词:氩激光视神经超微结构轴浆运输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姜涛赵桂秋周占宇孟旭霞孟岩牛膺筠
- Notch-1及Delta样配体4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中Notch-1与Delta样配体4(Dll-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1个月(DM 1 m)组、2个月(DM 2 m)组及3个月(DM 3 m)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视网膜中Notch-1、Dll-4、VEGFR-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Notch-1、Dll-4、VEGFR-2在视网膜中染色范围较正常大鼠广。RT-PCR结果显示,DM 2 m组、DM 3 m组Dll-4mRNA表达较NC组升高(P<0.05),DM 1 m组、DM 2 m组、DM 3 m组Notch-1 mRNA、VEGFR-2mRNA表达较NC组升高(P<0.05)。Dll-4 mRNA与VEGFR-2及Notch-1呈正相关(r=0.80、0.89,P<0.01),Notch-1与VEGFR-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8,P=0.00)。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的视网膜中,Notch-1、Dll-4表达升高,与VEGFR-2表达基本一致,表明糖尿病早期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视网膜的变化,这种调控作用也许和VEGF通路有关。
- 胡迭孟旭霞付浴东周贤慧郭庆敏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为探索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观测了兔眼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PG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眼压升高的关系及消炎痛、维生素E等药物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氩激光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与房水PGE2浓度升高和SOD活性下降有关,术前应用消炎痛、考的松和维生素C、维生素E对眼压升高有防治作用。
- 何剑峰何剑峰孟瑞华孟旭霞
- 关键词:兔眼氩激光虹膜切除术眼压
- 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探讨外源性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DM+平衡盐溶液(BSS)组、DM+netrin-1低剂量组、DM+netrin-1高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模型。DM3个月时,DM+netrin-1低剂量组、DM十netrin-1高剂量组大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0、100mg/ml的netrin-15μl;DM+BSS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等体积BSS。高糖高脂饲养1个月后处死所有大鼠,摘除眼球。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以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occludinmRNA的表达;伊凡思蓝(EB)渗漏试验观察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结构改变和渗漏。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DM+BSS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水肿,排列紊乱,视网膜微血管扩张,结构异常;DM+netrin-1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肿减轻,微血管扩张程度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M+netrin-1低剂量组、DM+netrin-1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棕黄色颗粒染色范围扩大,颜色加深。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occludinmRNA表达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视网膜中occludinmRNA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BSS组、DM+netrin-1低剂量组、DM+netrin-1高剂量组间大鼠视网膜平均积分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I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13,P=0.00),且DM+netrin-1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occludin表达较DM+netrin-1低剂量组高。DM+BSS组大鼠视网膜JA值与DM+netrin-1低�
- 周贤慧孟旭霞孙运波胡迭郭庆敏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类动物实验
-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双眼遮盖、激光光凝及手术治疗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43例(43眼)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双眼遮盖治疗1~14d(平均4.6d),眼底可视度增加。其中24眼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4眼行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无再出血。15眼行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例。结论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时,双眼遮盖并及时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以及早期手术是争取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
- 孟旭霞梁涛崔从先
-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激光凝固术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月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4例(9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
- 杜兆东孟旭霞付浴东
- 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常见致病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7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性别、季节性特征、致病原因及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男172例(61.9%),女106例(38.1%);146例(52.5%)发病集中在9~11月;有明确致病原因144例,其中植物性外伤65例(23.4%)、异物外伤51例(18.3%);251例(90.3%)角膜刮片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225例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197株(87.6%),其中镰刀菌属131例(66.5%)、链格孢属41例(20.8%)、曲霉菌属12例(6.1%)、酵母菌属4例(2.0%)、毛霉菌属3例(1.5%)、其他菌属6例(3.0%)。结论本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呈显著季节性,植物性外伤和异物损伤是主要致病原因,镰刀菌属是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角膜溃疡组织刮片直接显微镜检查是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 李慧刘梦阳郑红英万胜平孟旭霞
- 关键词:病原学眼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