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程贺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缓解疼痛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缓解疼痛的作用及相关指标。
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慢性肌肉痛觉过敏模型,两组为造模前给药分别为用药组/(药物为氯索洛芬+薄荷/)和对照组/(药物...
- 孙程贺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脊髓背根神经节痛觉过敏疼痛非炎性
- 文献传递
- 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状态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随机血糖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血糖>6.1 mmol/L,33例)和正常血糖组(血糖≤6.1 mmol/L,3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取栓后神经功能情况,记录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例数,并应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取栓术后14天和30天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并且正常血糖组两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30天内,正常血糖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0例,0%)和颅内出血发生率(1例,4.76%)均低于高血糖组(分别为17.95%和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术后90天时,正常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占比(29例,78.38%)高于高血糖组(18例,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前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机械取栓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增加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临床预后较差。
- 杨国军谷春杰柏月黄婷婷王瑶蔡春晓王丹孙程贺
- 关键词:机械取栓血糖出血转化预后
- 试论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
- 2018年
- 目的:探究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以我院急诊神经内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患者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收治的62例急诊神经内科患者中,有57例患者抢救成功,且患者恢复较好,成功率为91.9%;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1%。结论:急诊神经内科患者具有发病急、病因多样、危害严重等特点,需要医护人员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孙程贺张吉娟黄雨蒙
- 关键词:致病原因
- 氯索洛芬贴剂缓解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疼痛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评价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腓肠肌注射pH4.0的0.9%盐水建立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根据给药的种类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造模前氯索洛芬组(BL组)、造模前薄荷组(BB组)、造模后氯索洛芬组(AL组)和造模后薄荷组(AB组)。BL组和B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后第5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AL组和A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后第14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所有大鼠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前1d(T0)、第1、5、6、8、10、12、14、16、19、20d时(T1~T10)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结果:分别与BB组T5时相比,B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4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AB组T5时相比,A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6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各自的T5时相比,BL组大鼠的各时间点机械痛阈无改变,AL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0时开始降低(P<0.05)。结论:氯索洛芬贴剂能减轻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机械痛敏。
- 孙程贺邵海云赵岩赵红宇王嘉淇祝丽玲
- 关键词:痛觉过敏
- 支架机械取栓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内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即刻血管再通率和随访结束后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07%和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63%和75.93%(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7%(P<0.05)。结论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效果更好,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效果好,实用性强,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 王丹祖泊智李嵩孙程贺李海静刘欢欢李浩张晋柏月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