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
- 作品数:23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也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被引量:15
- 2005年
- 文章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系统回顾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的缘起及认识过程,重点从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说明:1.理据性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2.就汉语词汇发展来说,理据性主要表现在原生阶段以后的同源派生、合成构词等各个阶段;3.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点,分别表现了语言符号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者并不对立。
- 孙炜严学军
-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
- 关于“名言”问题的思考
- 2012年
- 文章主要针对市场上流行的各类名言词典,从理论上探讨"名言"的内涵,指出"名言"应该具备权威性、通行性、称引性、哲理性、精练性五个基本特征。文章还探讨了"名言"与"名句"、"格言"、"警句"、"赠言"等之间的区别以及"名言"的发展变化。
- 严学军孙炜
- 关键词:名言
-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禁忌现象解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语言禁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按照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和性质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禁忌现象做分类研究,有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 孙炜许嘉璐
- 关键词:语言禁忌文化
- “起动”与“启动”辨释
- 2013年
-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只收"启动",未收"起动",但在现实语文生活中"起动"却是很常用的词,并且与"启动"在语用上有诸多纠葛。文章首先从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入手,对2万个多语例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出了它们的主要用法和含义;接着就"启"与"起"各自蕴含的语义特征,探讨了"启动"与"起动"的语义特点以及与诸用法之间复杂的语义关系;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动"与"启动"有很大差别,不宜混用,并尝试给它们作了一定的分工。
- 严学军孙炜
- 关键词:起动语义特点
- “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被引量:1
- 2012年
- “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近几年在报刊和网络上使用频度极高,但这些词的使用却比较混乱。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规范》)对这几个词的解释。
- 严学军孙炜
- 关键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规范》
- 汉语语言禁忌研究
- 本文对汉语语言禁忌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给出语言禁忌的定义,即“语言禁忌是白人成为人、对主客观及其区别有了认识之后,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物之别的认识所产生的词语回避”。
...
- 孙炜
- 关键词:汉语语言语言禁忌民俗文化
- 文献传递
- 《孙子兵法》的语言学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最为可靠的典籍,与其他典籍相比,在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不可代替的价值。其语言文风有“篇幅短小、分篇分章”、“多四言排比句”、“多用判断句表述观点”等特征。
- 孙炜
- 关键词:《孙子兵法》《老子》语言学
- 现代汉语名词程度性的强弱被引量:6
- 2006年
- 本文认为,在典型名词和典型形容词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统序列,有一部分名词的语义内涵具有程度性,这种程度性通过一些语法标记显现出来。同时名词的程度性是有差别的,本文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并封闭一部分语料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对加深名词的认识,搞清楚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关系,解释某些特殊语言现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孙炜刘宗锋
- 关键词:名词空间性程度性
- 论中国古籍名称英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前四辑文献出处为例被引量:7
- 2017年
- 本文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前四辑700余引例出处共260余种古籍名称的英译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译文和古籍名称实际含义,总结英语翻译中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难点及应对策略。古籍名称英译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含文体类型;含注释名称;含文史典故和文学性修饰语;存在"异名同实"和"同名异实"现象;名称过于简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译者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有:尊重并借鉴汉学家和前人的译名成果;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深刻理解古籍名称背后的深层语义;如果原名称无法直接翻译,允许译文作一定变通;必要时可以对文献名称在内容或信息方面有所修改;尽可能排除理解上的歧义;同"类"名称的译名尽量一致。
- 严学军孙炜
- 关键词:英译翻译难点
- “不学诗,无以言”考论——概念史视野下的春秋时代
- 2016年
- 《论语·季氏》记述陈亢(gang)曾经询问伯鱼:'子亦有异闻乎?'他所说的'异闻'指不同于众的传授。陈亢以为,伯鱼是孔子之子,孔子私底下定会给他传授不一样的课程。伯鱼的回答显然出乎他的意料: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
- 严学军孙炜
- 关键词:卿大夫秦穆公春秋时代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