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胜来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优势结构面
  • 1篇结构面
  • 1篇边坡

机构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鲁功达
  • 1篇赵建军
  • 1篇姜胜来
  • 1篇晏鄂川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优势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强震破坏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据统计,由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中,地震所诱发的滑坡和崩塌造成的损失约占40%。对于地震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与机制,前人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归纳,然而对此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则少有涉及。四川省什邡市北部山区在5.12汶川地震中烈度达到11度,遥感解译出的地震诱发崩滑体地质灾害点达161处,其破坏机制主要有顺层-切层滑坡和滑移式崩塌2种形式。本文针对这一地区2种典型滑坡地质灾害,利用赤平投影图分析方法确定边坡的控稳优势结构面组合,在此基础上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其失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第1种斜坡破坏类型表现为缓倾坡外层状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坡顶首先出现拉裂,斜坡中部的结构面发生剪切变形,随着斜坡上部拉裂面向中部不断延伸并贯通,滑体便从高位沿中部缓倾结构面快速剪出。这种斜坡的变形破坏力学机制为滑移-拉裂,其破坏方式为顺层-切层滑坡。第2种斜坡破坏类型表现为高陡块状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斜坡上部结构面首先被拉裂,发生松动,被切割的块体沿拉裂面底端缓倾坡内或水平的结构面向外产生剪切变形,并在持续地震力作用下不断向坡外运动,以翻滚、崩落的方式运动至坡脚。这种结构类型斜坡的变形破坏力学机制为拉裂-滑移,其破坏方式为滑移式崩塌。
鲁功达晏鄂川赵建军姜胜来
关键词:优势结构面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