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向亚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碳排放
  • 3篇区域分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区域分异研究
  • 2篇LMDI模型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低碳经济评价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泰尔指数
  • 1篇中下游
  • 1篇经济评价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中下游
  • 1篇黄河中下游地...
  • 1篇PS
  • 1篇LMDI
  • 1篇LMDI分解...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姜向亚
  • 2篇王喜
  • 2篇秦耀辰
  • 1篇鲁丰先
  • 1篇张黛
  • 1篇张艳

传媒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被引量:30
2016年
基于LMDI模型,对我国1990—2010年不同尺度区域的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持续增长,且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影响我国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抑制我国碳排放增长效果显著,经济发展是造成我国碳排放量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较小,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解结果表明,不同研究时段、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及贡献率也有较大差异。国家应该从宏观政策及发展战略角度,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不同区域,通过产业结构、技术、碳税及碳交易政策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及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
王喜张艳秦耀辰姜向亚
关键词:碳排放LMDI模型区域分异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世界范围内气温升高、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及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化石能源使用,进而引起碳排...
姜向亚
关键词:碳排放区域分异产业结构
文献传递
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世界范围内气温升高、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及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化石能源使用,进而引起碳排...
姜向亚
关键词:碳排放区域分异泰尔指数LMDI分解法
文献传递
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是低碳经济研究从理论阶段向应用阶段转移的重要步骤,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及考核的标准体系,可为低碳经济发展和调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参考DPSIR模型,选取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2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PSIR模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省份(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1991-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上,研究区内各省份总体上是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在空间维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而山西省、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除压力子系统外,其他各子系统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显著(或高度)的正相关。从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看,影响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王喜秦耀辰鲁丰先张黛姜向亚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黄河中下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