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近红外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对STR基因座的化学模式识别分型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模式识别原理建立了微卫星(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分型方法。以D16S539基因座的10-10、10-11和11-11 3种不同基因型为例,研究了包含该多态性位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条件和NIRS检测条件,建立了标准化扩增条件和检测条件,以此条件获得了基因分型的标准物及其标准NIRS。以标准光谱为识别变量,建立该3类基因型的SVM判别模型,有效地克服了光谱共线性,并对少样本数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模型预测率100%。该方法不需任何检测前处理,而只需一步PCR扩增和NIRS检测即可实现STR分型,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等优点。
- 郭莉萍徐容任丽何晓丽姚敏贺华兰谢洪平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支持向量机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型
- 鼻咽癌细胞凋亡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 38例 ,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 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 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1) 38例鼻咽癌组织学分为角化性鳞癌 7例 ,非角化性癌 8例 ,未分化癌 2 3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72 3、74 6和 30 7。角化性鳞癌和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 38例中LMP 1阳性病例 19例 ,占 5 0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LMP 1阳性组平均凋亡指数为 5 1 7,高于LMP 1阴性组的 37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每 10 0 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 1+细胞数为 3~ 75个 ;在角化性鳞癌中平均 12 ,低于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 (平均2 1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较高 (r =0 40 47,P <0 0 5 )。结论∶(1)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 ;(2 )鼻咽癌组织内TIA 1+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 ;(3)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 ,LMP 1阳性者凋亡指数高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的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 姚敏刘强顾永平潘军
- 关键词:鼻咽肿瘤细胞凋亡细胞毒淋巴细胞LMP-1
- 鼻咽癌中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及与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16蛋白表达 ,EBER - 1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 结果 42例鼻咽癌组织中 ,34例 p16蛋白表达缺失 (81% ) ,2 8例EBER - 1阳性 (6 7% )。p16蛋白表达缺失与EBER - 1阳性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结论 p16基因功能失活与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 ,但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明显。
- 姚敏刘强顾永平
- 关键词:鼻咽癌P16蛋白EB病毒基因表达缺失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的关系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9例胃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 ,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 9例中uPAR阳性 2 8例 ;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 ,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 6 0 .5 % (2 3/38)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2 3.8% (5 /2 1) (P <0 .0 1) ;uPAR在早期胃癌组阳性率为 12 .5 % (1/8) ,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 38% (6 /16 ) ,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 6 0 % (2 1/35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 徐跃华姚敏刘强顾永平张伟良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胃癌肿瘤浸润UPAR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和组蛋白酶D的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的关系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和组蛋白酶D(CD)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5 9例胃癌组织中uPAR和CD的表达 ,观察它们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 9例中uPAR阳性 2 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 ,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 (P <0 .0 1)。在CD中则无此差异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 6 0 .5 3% (2 3/38)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2 3.81% (5 /2 1) (P <0 .0 1) ,C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率分别为 79.4 9% (31/39)和 5 0 .0 0 % (10 /2 0 ) (P <0 .0 5 ) ;uPAR在早期胃癌组阳性率为 12 .5 0 % (1/8) ,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 37.5 0 % (6 /16 ) ,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 6 0 .0 0 % (2 1/35 ) ,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CD中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uPAR、CD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uPAR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 徐跃华姚敏刘强顾永平张伟良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胃癌肿瘤浸润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