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羟乙基淀粉
  • 4篇细胞
  • 4篇麻醉
  • 4篇大鼠肠系膜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镇痛
  • 3篇芬太尼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通透性
  • 2篇移植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镇痛
  • 2篇体外循环
  • 2篇体外循环冠状...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姚彤
  • 8篇吴新民
  • 3篇王越夫
  • 3篇李立环
  • 2篇杜怀清
  • 2篇王东信
  • 2篇王古岩
  • 1篇李楠
  • 1篇杨秀丽
  • 1篇刘英华
  • 1篇许幸
  • 1篇刘育英
  • 1篇应舜伟
  • 1篇张芳
  • 1篇王伟鹏
  • 1篇韩晶岩
  • 1篇冯秋实
  • 1篇杨继英
  • 1篇王俊科
  • 1篇孙凯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循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在无痛纤维胆道镜下胆管扩张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咪唑安定用于纤维胆道镜下胆管球囊扩张术的镇痛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接受无痛纤维胆道镜下胆管球囊扩张术的患者95例,其中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PR组)输注43例,行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MR组)输注52例。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心率(HR)、血压(MAP)、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给药后的镇静程度和镇痛效果,记录术后患者的记忆情况,以及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PR组给药后10min及20min时HR增加,20min时MAP升高;MR组给药后20min时HR增加(P〈0.05)。与PR组比较,MR组MAP在给药20min时降低(P〈0.05)。两组镇痛效果相似(P〉0.05),改良OAA/S评分在3—4分者MR组(67%)多于PR组(28%,P〈0.01),MR组对操作记忆少,无局部注射痛,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均可以安全的用于纤维胆道镜下胆管球囊扩张术。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血流动力学稳定,顺行性遗忘作用强,镇静时间适中,不良反应少。
姚彤王东信冯秋实吴新民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纤维胆道镜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PCE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100例,术后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随机分为两组,使用0.5μg/ml舒芬太尼或2μg/ml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背景剂量4ml/h,自控药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它镇痛药物。结果舒芬太尼组在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姚彤吴新民应舜伟
关键词: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术后PCEA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肢麻木
羟乙基淀粉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活化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 130/0.4)对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活化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ml·kg^-1·h^-1;内毒索组(LPS组)静脉注射LPS2 mg/kg(溶于生理盐水0.5ml)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ml·kg^-1·h^-1;HES组静脉注射LPS 2mg/kg(溶于生理盐水0.5ml)后,静脉输注HES 16ml·kg^-1·h^-1。各组补液时间60min。观察给药前及补液期间和补液后30min内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滚动数、粘附数、游出数、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及细静脉血管通透性情况,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PS组沿肠系膜细静脉内滚动、粘附和游出的白细胞增加,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增加,LPS组和HES组CD11b、CD18表达上调,细静脉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HES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HES 130/0.4可抑制内毒素血症早期大鼠肠系膜细静脉白细胞沿血管壁滚动、粘附和游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
姚彤吴新民韩晶岩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毛细血管通透性
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和乌司他丁组(U组,n=12)。U组于气管插管后经30min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000U/kg,随后以1000U·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4h(T3)、8h(T4)和20h(T5)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RI);记录重症监护室期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T1时比较,C组T3-4时血浆IL-6浓度、T2-5时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P(A-a)O2和RI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U组T2-5时P(A—a)O2和RI升高(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T3,4时血浆IL-6浓度、T2-5时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T2,3时RI和P(A—a)O2降低,T2,3时血清NO浓度升高(P〈0.05或0.01);C组重症监护室期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U组(P〈0.05)。结论术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可改善OPCABG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王越夫姚彤王古岩李立环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呼吸功能试验
羟乙基淀粉对脂多糖引起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脂多糖(LPS)引起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后,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m1·kg^-1·h^-1;内毒素组(LPS组)静脉注射LPS2mg/kg(溶于生理盐水0.5ml)后,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6ml·k^-1·h^-1;HES组静脉注射LPS2mg/kg后,持续静脉输注HES16ml·kg^-1·h^-1。补液时间60min。连续观察给药前及补液期间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内红细胞血流速度、血管管径以及细静脉管壁过氧化物产生情况。补液结束后于电镜下观察细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各组细静脉内红细胞血流速度、血管管径以及血管壁血流剪切率各时点组内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PS组和HES组过氧化物产生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HES组该指标降低(P〈0.05)。LPS组血管内皮细胞内小泡增加,血管外水肿。HES组上述变化较小。结论羟乙基淀粉(HES130/0.4)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有关。
姚彤刘育英胡白和常欣吴新民韩晶岩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脂多糖内皮细胞过氧化物
羟乙基淀粉(130/0.4)对LPS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正>目的:羟乙基淀粉(130/0.4)是玉米成分中提取合成的新一代中分子量低取代级人工支链淀粉,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浆代用品。以往研究证明羟乙基淀粉除扩容作用外,还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但有关羟乙基淀粉对 LPS 引起的各...
姚彤刘育英胡白和常昕孙凯杨继英刘英华樊景禹吴新民韩晶岩
文献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h、8h、20h及24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h、8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h、术后20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王越夫姚彤王古岩李立环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62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R组)及同期80例首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F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分别为41.94%(26/62)和12.50%(10/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F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术中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平均阻断时间、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及血液制品用量明显高于F组,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有:体外循环前发生心室颤动,开胸时大出血,左心室破裂,严重过敏反应,停机后低心排二次转机。R组体外循环前芬太尼用量>20μg/kg的患者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用量≤20μg/kg的患者。结论:再次手术时患者病情加重,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麻醉风险增加,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麻醉体外循环方法能够降低麻醉风险,特别是体外循环前使用大剂量芬太尼(>20μg/kg)能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王越夫姚彤王伟鹏李立环
关键词:心室颤动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较被引量:11
2002年
罗哌卡因化学结构类似于布比卡因。动物实验表明,罗哌卡因具有较小的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两种药物在较低浓度下用于脊麻-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研究较少。本文观察CSEA后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应用于PCEA时效果的差异。
姚彤王俊科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芬太尼氟哌利多硬膜外术后镇痛麻醉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应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小儿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ombinedspinal epiduralanesthesia,CSEA)麻醉的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 5 0例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儿 ,年龄为 6~ 1 4岁 ,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卡因Ropivacaine(R)组 2 5例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B)组 2 5例 ,全部采用CSEA麻醉。R组注入腰麻药为 :1 0g·L-1 罗哌卡因 1 .5ml+注射用水 0 .5ml+1 0 0g·L-1 葡萄糖 1ml。B组注入腰麻药物为 :7.5g·L-1 布比卡因 2ml+1 0 0g·L-1 葡萄糖 1ml。两药的终末浓度皆为 5g·L-1 。给药剂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药量 (ml) =[年龄(岁 )× 0 .2 +体重 (kg)× 0 .0 5 ]/ 2。当手术超过 1 .5h ,开始向硬膜外腔输注局麻药物 :R组为 2 .5 g·L-1 罗哌卡因1mg·kg-1 ·h-1 ,B组为 2 .5g·L-1 布比卡因 1mg·kg-1 ·h-1 。研究中观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 ,麻醉平面 ,VAS评分 ,下肢运动阻滞的变化。术后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镇痛 ,各为 0 .75g·L-1 罗哌卡因 1 0 0ml或布比卡因加入曲马朵2 0 0mg和氟哌利多 5mg。硬膜外持续输注 3ml·h-1 (6~ 9岁 )或 4ml·h-1 (1 0~ 1 4岁 ) ,必要时由患儿或其父母自控镇痛每次 2ml,间隔时间为 1 5min。观察镇痛效果、下肢运动恢复情况及术后 2 4h患儿恶心、呕吐?
杜怀清许幸姚彤吴新民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小儿外科手术术后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