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潮 作品数:98 被引量:41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体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DR)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7月-2013年6月与2013年7月-2014年6月PACS/RIS系统和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的工作流程、日平均体检工作量、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及体检者信息管理。结果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较系统融合前少3个环节,日平均体检量增加35个部位,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由1.12 min降至0.96 min,体检者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结论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优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单个部位的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蒲进 夏春潮 宋伟威 徐龙涛 陈宪 宋彬 李真林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体检信息系统 数字化摄影 T2WI、DWI及ADC图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基于术前MR 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单发直肠癌患者的T2WI、DWI和ADC图,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52,21例淋巴结转移、31例无淋巴结转移)和测试集(n=22,9例淋巴结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由2名影像科医师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基于常规MRI评价淋巴结转移,评估其诊断效能;分别基于T2WI、DWI、ADC图及三者联合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包括T2WI模型、DWI模型、ADC模型及多序列模型,并于训练集进行训练,于测试集评估其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各模型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及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MRI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58.11%(43/7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7%(23/30)和45.45%(20/44)。T2WI、DWI、ADC及多序列模型评估测试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0.68、0.77及0.82,后者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36%、88.89%及84.62%。结论术前基于MR T2WI、DWI及ADC图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肖奕 蒋昭琰 何舒欣 胡斯娴 文大光 张雨 李真林 夏春潮关键词: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头部CT扫描受检者敏感器官体表辐射量及防护措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T在头部扫描时,受检者在不同防护措施下敏感器官体表部位的辐射剂量,为头颅CT扫描时防护用品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第一代双源CT对标准人体模型在未加任何防护(A组)、戴铅围脖盖铅衣(B组)和戴铅围脖穿上无袖铅衣(C组)三种方式下进行头部常规(head routine sequence)序列扫描。在体模敏感器官体表布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各处的辐射剂量。曝光后所有TLD进行测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CT扫描后剂量参数显示A、B、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均为44.06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为634mGy·cm。TLD测量显示A、B、C组直接照射部位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颈部铅围脖防护区A、B、C组的辐射均值分别为(2.57±0.65)mGy,(2.30±1.10)mGy和(2.48±0.90)mGy,各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体部腹侧区A组辐射剂量〔(0.66±0.37)mGy〕高于防护后的B组〔(0.18±0.18)mGy〕和C组〔(0.18±0.16)mGy〕,P均<0.05,而B、C组辐射剂量相当(P<0.05)。体部背部区的辐射剂量为A组〔(0.55±0.43)mGy〕>B组〔(0.28±0.22)mGy〕>C组〔(0.14±0.12)mGy〕,P<0.05。结论双源CT头部扫描时,铅围脖加穿上铅衣的方式较传统铅衣覆盖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非受检部位敏感器官的X光辐射剂量。 夏春潮 蒲进 李磊 赵飞 张凯 李玉明 彭婉琳 张金戈 李真林关键词:辐射防护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双低剂量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李磊 赵飞 蒲玉美 张凯 蒲进 李玉明 彭婉琳 张金戈 夏春潮 李真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瘢痕的增强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评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内瘢痕或纤维化的分布特征,为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及导管消融提供线索.方法 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就诊,行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评估患者154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4例,室性早搏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Trio,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标准化的成像方案,完成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心肌钆延迟显像(LGE),分析心肌LGE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15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9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例,无已知器质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122例.LGE阳性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为21.4%,其中在已知的器质性心脏疾病中的比例为59.3%,在临床诊断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分布率11.5%,在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特征分析,符合非缺血性心肌瘢痕分布特征(外膜或心肌中层)占81.2%;缺血性分布特征的占18.8%.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瘢痕发生不少见,深入了解心肌瘢痕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细致的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可能为射频消融提供影像学指导. 陈玉成 姜建 杨庆 胡宏德 崔凯军 孙家喻 夏春潮 付华3.0 T MRI THRIVE技术在颈部疾病中增强效果的评判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3.0 T MRI 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T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citation,THRIVE)技术在颈部疾病检查中增强效果的评判。资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 T MR成像仪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36例临床怀疑有颈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常规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SE T1WI抑脂序列增强扫描,随后进行THRIVE抑脂序列增强扫描并对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并对两种方法增强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SE T1WI抑脂和THRIVE抑脂增强序列扫描检查。SE T1WI和THRIVE序列两组增强图像的抑脂效果有统计学意义(Z=18.722,P<0.001)。对运动伪影的控制情况THRIVE序列比传统SE T1WI序列好(Z=4.758,P=0.029)。结论 THRIVE抑脂增强序列成像时间短,抑脂效果好,能较好地显示颈部结构及病变,从而更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陈宪 夏春潮 孙家瑜 李真林关键词:颈部 磁共振成像 Time-slip技术在肾动脉无对比剂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Time-slip(time-spatial labeling inversion pulse)技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利用呼吸门控对肾动脉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TOSHIBA EXCELART Vantage1.5T磁共振对32例患者进行Time-slip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肾动脉成像,分别测量肾动脉的信噪比(SNR)、肾动脉与肾周脂肪的对比噪声比(CNR),再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由2位丰富经验的医生单独评价2组图像的MIP图像质量、肾动脉显示及静脉污染情况。结果 Time-slip和CEMRA血管成像分别显示了32例患者总共67支肾动脉(64支主肾动脉和3支副肾动脉)。Time-slip组和CEMRA组的SNR分别为102.7±16.2和83.9±17.7(t=-4.625,P<0.001),CNR分别为97.8±16.1和78.8±18.3(t=-4.554,P<0.001)。Time-slip的MIP图像质量较CEMRA好(Z=-2.318,P=0.02),且图像肾静脉污染程度较CEMRA轻(Z=-4.895,P=0.001)。结论 Time-slip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无需用对比剂即能得到较高SNR的肾动脉图像,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陈宪 夏春潮 孙家瑜 李昌宪 袁元 唐鹤菡 宋彬 李真林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 RS-DWI在头部肿瘤术后患者降低金属伪影中应用 张凯 夏春潮 李真林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3.0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彭婉琳 李真林 夏春潮 许华燕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使用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with sparse undersampling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65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TOFu-MR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TOFu-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2名医生间检查的一致性。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的重建图像上比较两方法在测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间的一致性,包括动脉瘤颈宽度(Dneck)、动脉瘤高度(H)和动脉瘤宽度(Dwidth)。结果 DSA检测出46例确诊患者,共计55个动脉瘤。两名医生利用TOFu-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基于患者(95.7%,95.7%)、(94.7%,94.7%)、(97.8%,97.8%)及(90.0%,90.0%);基于动脉瘤(96.4%,94.5%)、(94.7%,94.7%)、(98.1%,98.1%)及(90.0%,85.7%),且两者间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3、0.97。Bland-Altman分析发现,在Dneck、H及Dwidth的测量中,超过95%以上的点位于一致限范围内,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面与影像金标准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案。 徐旭 张金戈 彭婉琳 刘科伶 胡斯娴 曾令明 夏春潮 李真林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